即将到来的11月24日,天文爱好者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天文奇观——仁神星掩星。仁神星,作为人类发现的第47颗小行星,将在这场天象中掩食御夫座的一颗恒星。此次掩星事件将自东向西穿越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为处于掩食带内的天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通过专业望远镜观测的绝佳机会。他们将会看到,御夫座中的一颗恒星在十多秒内被一颗移动的、稍显暗淡的“星星”逐渐遮掩,直至变暗或“消失”。
什么是掩星现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道,掩星是天体间相对运动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当一个天体的角直径被另一个更大的天体遮掩时便会发生。掩星发生在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时,即天文学上的“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掩星发生时两个天体必然相合,但由于地球表面观测者的视角差异,通常只有部分地区的人能够观测到掩星,而其他地区的人则只能看到相合。
掩星现象不仅限于小行星与恒星之间,还包括月球与恒星、月球与行星之间的掩星,例如月掩角宿一、月掩土星等。还有行星掩恒星(如金星掩轩辕十四)、恒星间的互掩(如大陵五双星互掩)以及小行星掩恒星(如即将发生的仁神星掩星)等多种类型。今年11月,小行星掩恒星的天象尤为频繁,包括命神星掩星、牛头神星掩星和细女星掩星等。
王科超指出,相较于月掩星现象的频繁发生,小行星掩星虽然不如其常见,但每月也会上演多次。然而,由于小行星掩明亮天体的概率极低,因此公众能够轻易观测到的机会并不多。例如,2023年12月12日319号小行星Leona掩恒星参宿四这样的明亮天体事件就相对罕见。
尽管小行星掩星难以用肉眼观测,但其科学价值却不容忽视。王科超表示,通过结合多个观测地点得到的被掩恒星的变光曲线,天文学家可以更精确地计算恒星和小行星的形状、轨道信息等重要数据,这对于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