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巨头山鹰国际面临多重困境,员工持股平台减持引关注
近日,纸业巨头山鹰国际发布公告,其员工持股平台享激励基金合伙人第一期持股计划已减持公司股票。此举在公司股价低迷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讨论,投资者纷纷猜测内部员工减持的背后原因。
山鹰国际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亏损超过4亿元。公司债台高筑,短期偿债压力巨大,信评机构也因此下调了其评级。此前,山鹰国际的股价一度面临跌破面值的风险,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行为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追溯历史,山鹰国际起源于1957年的马鞍山造纸厂,2001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作为国内造纸业的领军企业,山鹰国际曾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2006年,公司营收仅为16.9亿元,而到了2018年,营收已突破243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32.04亿元。
然而,自那以后,尽管营收仍在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开始下滑。2022年,山鹰国际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22.56亿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虽然归母净利润转正,但扣非后净利润依然亏损,分别为2.98亿元和4.40亿元。山鹰国际的亏损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上升、下游需求萎靡以及商誉减值等。
山鹰国际的主营产品为箱板纸,其上游原材料为木浆和废纸。2022年,木浆价格飙升,给造纸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箱板纸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家具、家电和食品饮料等行业,而近两年这些行业的消费需求萎靡,导致箱板纸价格持续下跌。在双重挤压下,山鹰国际的箱板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毛利率大幅下降。
山鹰国际还因大规模扩张导致财务费用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侵蚀了公司利润。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山鹰国际不得不频繁对外融资,导致负债率维持在高位。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有息负债超过27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58.13亿元,而货币资金余额仅为29.97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由于债务过高且主营业务低迷,山鹰国际的信用评级被联合资信下调。联合资信认为,持续地对外扩张是公司债台高筑的重要原因。自2013年开始,山鹰国际便走上了大规模举债扩张之路,频繁进行对外收购和增资扩股,导致投资性现金流连年大额流出。
在这轮经营困境中,山鹰国际的实控人吴明武、徐丽凡夫妇损失惨重。他们通过泰盛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山鹰国际大量股权,在此次股价长达九年的下跌中,身家累计蒸发超过90亿元。更令他们担忧的是,股价下跌带来的质押风险。截至目前,吴明武及其控制的泰盛实业已质押大量股份,质押价格较高,若股价继续下跌,可能面临质押预警线的风险。
对于山鹰国际而言,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在下游需求萎靡的影响下,公司经营连年亏损,且债台高筑,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实控人吴明武需要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打一场翻身仗。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