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位高级官员公开表示了对燃油车发展的支持,此举在汽车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为何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重新提及燃油车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与中国制造的长远战略规划息息相关,过度偏重于新能源汽车,可能无意中孤立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汽车中,燃油车占据了近八成的份额,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仅为两成多。这一数据凸显了燃油车在中国汽车出口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今年前九个月,中国燃油车出口量高达338.4万辆,同比增长32%;相比之下,电动汽车出口量为92.8万辆,同比增速仅为12.5%,远低于燃油车的增长幅度。
在中国汽车出口品牌中,奇瑞汽车凭借其燃油车产品的强势表现,位居出口量首位。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一名则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而非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一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燃油车在中国汽车出口中的核心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若一味追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当前快速增长的汽车出口市场而言。这可能会导致中国汽车出口受阻,影响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拓展,进而对中国的出口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其配件数量高达万个,远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从欧洲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尽管其他产业可能逐渐衰落,但汽车产业的持续繁荣仍支撑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强势。因此,在全球燃油车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若过度偏重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使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陷入孤立。
作为连续15年的全球最大制造国,中国正在积极向高价值制造业转型。汽车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成功典范,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优势,而这些优势正是建立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因此,忽视燃油车的发展可能会对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相关官员提出发展燃油车的同时,并未表示要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当前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和海外市场竞争优势的背景下,同时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并不矛盾。事实上,两者之间的许多技术也是相互通用的。因此,重提发展燃油车并不意味着放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