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动驾驶领域的知名企业纵目科技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困境,宣布从11月起暂停工资发放,转而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标志着新能源车“智能化”竞赛下半场的激烈程度与不确定性。
据悉,纵目科技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早在今年2月,就有消息传出,该公司因融资断裂而采取了缩减成本的措施,包括降低应届生的薪资和裁撤所有实习生。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曾被视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军者。从2015年到2022年,纵目科技成功完成了从A到E轮的融资,吸引了联想控股、小米集团等重量级投资者的青睐,估值一度超过90亿元。
特别是在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后,纵目科技成为其投资的首家产业链企业,小米产业基金持股4.73%,成为纵目科技的第五大股东和最大的主机厂股东。然而,尽管有这些光环加持,纵目科技的经营状况却持续恶化。
根据纵目科技的招股书,近年来公司营收虽有增长,但亏损额却在不断扩大。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的净亏损分别达到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14亿元。同时,公司的偿债能力也明显走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均大幅下滑。纵目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及硬件元件采购成本高企,以及为保持市场领导地位而投入的大量研发费用。
进入2023年后,纵目科技的业务表现更是直线下滑。尽管公司拿到了某头部车企的高阶智驾业务,但该项目并未能扭转公司的颓势。据纵目科技前员工透露,由于软件架构不合理、人员冗余等因素,纵目科技在行车产品和高阶智驾技术上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开发和交付进度缓慢,导致合作车企的明星车型交付延期。同时,公司还经历了大客户泊车产品供应商切换的动荡,主营收入泊车业务近乎停滞。
在主营业务不振的情况下,纵目科技试图通过开辟新业务来寻求突破。今年1月,纵目科技CEO唐锐宣布成立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然而,这一新业务并未能如期带来收益。据接触过蚕丛机器人的投资人表示,FlashBot的移动充电小车设计存在多种弊端,实际应用体验不佳,没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
纵目科技在上市之路上也遭遇了重重挫折。自2017年首次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仅数月便宣布摘牌。之后,公司又于2022年11月冲击科创板上市,但在2023年9月撤回了IPO申请。今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再次向港股递交了IPO申请,但6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与此同时,公司还经历了核心高管的流失。据报道,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纵目科技的CTO王凡以及另外两个副总裁朱光伟、李旭阳相继离职。
自动驾驶行业的生死淘汰赛正在加速进行。黑芝麻智能、速腾聚创、如祺出行等企业已成功上市,地平线、文远知行也分别在港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还有一大批自动驾驶企业在排队上市的路上。这些企业普遍成立于2016年前后,现在正好是一个投资周期的退出阶段。然而,自动驾驶作为烧钱行业,普遍亏损加之融资不顺,直接影响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竞争力。
纵目科技的困境只是自动驾驶行业的一个缩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竞争中活下去,并进一步找到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仍是多数自动驾驶公司需要摸索的方向。对于那些对赌协议即将到期,又无法融到新一轮资金且上市失败的公司来说,留给它们的选择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