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众多车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黯然离场。年初,不少车企CEO就将这一年视为决定生死的关键之年,而到了年末,新能源车圈的“生死名单”上又增添了不少名字。
继爱驰、威马、高合等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哪吒汽车和合创汽车也步入了危险境地。哪吒汽车一度在2022年夺得新势力销量冠军,而合创汽车则背靠广汽和蔚来两大巨头,然而如今却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一些车企凭借出色的策略和产品脱颖而出。蔚来推出了子品牌乐道,销量维持在2万辆的高位;小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凭借连续两款车型的成功,让何小鹏笑得合不拢嘴;吉利则放弃了赛马策略,将极氪和领克合并,集中力量办大事;零跑则依靠理想平替,默默发起了大财。
理想和小米在这场战争中显得更为从容。这两家车企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打造了各自领域的爆款产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比亚迪作为上半场的佼佼者,也在积极补课。在11月18日举行的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比亚迪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以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从而在未来赢得全球同业技术端和市场端的话语权。
回顾上半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淘汰赛。2010年,国家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一政策在2014年至2015年间催生了新能源车销量的飙升,第一批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的实施,那些依赖补贴生存或只是为了补贴而存在的企业开始被淘汰。2018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一个淘汰节点,此后,新能源车圈开始进入另一维度的竞争,不仅要为了生存而战,还要为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然而,到了2024年,早期的造车新势力中能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一些企业败于跨界硬闯,如地产企业恒驰、宝能等,以及“老头乐”车企雷丁、赛麟等,它们的主业与造车相差甚远,即便投入巨资造出新车,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功转型。
另一些企业则败于策略失误,如威马、高合、拜腾等,它们拥有专业团队和技术实力,但在运营上却出现了问题。威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自身的智驾水平并不出众,却将产品卖点聚焦于自动驾驶,加上企业管理粗放,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崩塌。
还有一些企业则败于资质问题,如自游家,它试图通过与大乘汽车合作造车,但大乘汽车未能通过工信部的核查,造车资质失效,自游家也因此被迫叫停。
在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调整的近两年,新能源车圈的投融资数量和金额都大幅减少,车企自身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影响到其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尽管如此,一些头部车企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如蔚来和理想等。
下半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有望进入到以整合、结盟为主题的阶段。车企开始意识到,与其冒险扩张,不如整合内外部资源,共享技术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行业竞争。
吉利集团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合并,包括极氪与领克合并、几何品牌并入银河、雷达汽车品牌并入吉利汽车集团等。这一举措旨在减少内耗竞争,降低成本,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长城则选择了收缩战线,停售了欧拉旗下的黑猫、白猫两款车型。这两款车虽然销量不错,但每卖一台就亏损一万多,因此长城决定停产这两款车,主打高端产品。
合资车企也开始重新整合资源,如奥迪和上汽共同发布新品牌“AUDI”,采用双方共同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来提供座舱智能化和智能驾驶体验。这一举措旨在将传统车企的造车经验和国内先进智驾技术进一步融合起来。
在“智能”已经成为新车型标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车企通过收购、投资、共同研发等方式,加快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转型。如大众与小鹏签订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入股小鹏;长城投资了元戎启行、毫末智行两家智驾供应商;新一代一汽奥迪A5L采用华为乾崑ADS智驾系统等。
尽管自研智驾依然是当下新能源车圈的趋势,但通过资源的快速整合,车企可以以较低成本更快推动产品升级。在主流新能源车企已经将车型迭代时间缩短至半年左右的背景下,联盟合作可以让车企更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加快跟上市场的竞争步伐。
如今,新能源车圈已经进入到“大鱼吃小鱼”的阶段,所有车企都将在技术、产品、交付能力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未来能存活下来的新能源车企或许只有寥寥数家,因此车企们必须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交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新能源车市场上,产品的好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而在新能源时代,“好用”的维度也升级了,消费者不仅是在购买一台出行工具,更是在选择一种融合舒适、安全、智能的出行方式。因此,智驾技术的领先往往意味着车企能够拥有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品牌的建设也是车企能否存活到决赛圈的关键。在新能源车整体发展时间不长的背景下,品牌沉淀显得尤为重要。产品、技术只是打开品牌知名度的基础,而如何厘清自己的定位并将品牌认知清晰地植入到产品矩阵中,则涉及到整个品牌生态的价值塑造。
最后,交付能力也是车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重要因素。交付背后涉及到销量、产品以及成本之间的平衡。车企不仅需要有爆品,还需要整个生产体系和利润体系能够支撑交付,并持续打造满足产能的产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车企都在努力蜕变为下一个“六边形战士”,希望能够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