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2024年被视为决定生死的关键之年。曾经风光无限的爱驰、威马、高合等造车新势力,如今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而哪吒汽车和合创汽车等昔日明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徘徊在生死边缘。
然而,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一些车企却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蔚来推出了子品牌乐道,销量稳定在两万辆左右;小鹏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连续推出两款成功车型,让公司重新焕发生机;吉利则放弃了之前的赛马策略,将极氪和领克合并,集中资源应对市场竞争;零跑则凭借理想平替策略,默默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
理想和小米更是成为了市场的焦点。这两家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打造了各自领域的爆款车型。理想通过精准定位和高品质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小米则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极致的性价比,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正在成为新的焦点。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也在积极备战。在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比亚迪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以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比亚迪对未来市场的坚定信心,也预示着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竞争维度。
回顾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8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如期而来,导致一批依赖补贴生存的车企被淘汰出局。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已经突破了50%,市场份额增长了约45%。但这部分增量市场并非平均分配给所有新能源车企,而是主要被几个头部车企瓜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们开始意识到整合内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吉利集团通过合并极氪与领克、几何品牌并入银河、雷达汽车品牌并入吉利汽车集团等举措,实现了从扩张到聚焦的战略转向。长城则选择收缩战线,停产了亏损严重的欧拉旗下黑猫、白猫两款车型。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内耗竞争,还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合资车企也开始重新整合资源,以应对新势力车企的挑战。奥迪和上汽共同发布新品牌“AUDI”,采用双方共同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来提供座舱智能化和智能驾驶体验。这一举措不仅将传统车企的造车经验和国内先进智驾技术进一步融合起来,还为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车企通过收购、投资、共同研发等方式加快技术转型。大众与小鹏签订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入股小鹏,双方将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型和全新一代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CEA。长城则投资了元戎启行和毫末智行两家智驾供应商。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远未结束。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车企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产品、品牌、交付等方面取得突破,将成为决定车企生死的关键。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车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行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