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封据称是供应商对比亚迪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比亚迪在国际市场采取极致降本和低价战略的强烈不满。信中提到,比亚迪的这一战略可能会引发发达国家的关税抬高和全面抵制,从而埋下隐患。
信中进一步指出,若比亚迪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其所谓的“成功”将迅速消失,而被压榨的利润和价值最终将促进他国经济发展。该供应商呼吁比亚迪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停止无底线的压榨模式,以获取短期利益。
面对这一舆论风波,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作出回应。他表示,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比亚迪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并非强制要求,而是可以协商推进。
据知情人士透露,汽车制造商每年初都会进行例行降本动作,零部件降本中位数通常为5%。而此次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本10%的范围,可能涉及智驾、玻璃、轮毂、轮胎等领域。在价格战的压力下,汽车供应商的降价空间已所剩无几。
事实上,比亚迪近年来素有“价格屠夫”之称。今年年初,比亚迪就提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将插混车型价格压低至8万元以下,率先打响了2024年车市价格战的第一枪。此后,上汽通用五菱、吉利、长安、哪吒等多家车企也不得不跟进降价,上半年整个行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
比亚迪的这一举动不仅降低了整车的价格,更带动了整个行业价格的不断调整。然而,此次比亚迪掀起的争议背后,是新能源车市场“淘汰赛”的愈演愈烈。为了不被淘汰出局,厂商们只能不断加码价格战,将压力传导给上游供应商。
一位车规芯片从业者透露,车企打价格战只能不断压缩上游供应链的利润,很多供应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供应商为了维持与车企的合作,不得不接受降价要求,甚至不惜牺牲利润。
以动力电池行业的孚能科技为例,该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前三季度亏损额达到3.04亿元。孚能科技在半年报中提到,若车企价格战进一步加剧,公司成本压降不及预期,将带来营收和利润下降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商战世界中不相信眼泪。比亚迪的强硬态度可以说是应对市场竞争的缩影。然而,这场价格战不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都曾对价格战表示质疑。李书福指出,过度的内卷和单纯依赖价格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造假售假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4.6%,远低于工业平均水平6.1%。单车利润也创下新低,9月单车利润仅为1.1万元。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航者,比亚迪在奋力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更应意识到车企的繁荣发展不应仅建立在自身的辉煌之上,而应深切关怀供应链的稳固性和供应商的生存状态。构建一个公平、透明且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生态系统,才能确保比亚迪及其供应商乃至整个新能源车行业赢得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