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知名酒店集团如万豪、洲际、希尔顿、雅高、凯悦及温德姆等纷纷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结果显示,与今年前两个季度相似,大中华区的每间可销售房收入(RevPAR)普遍呈现下滑趋势。
尽管财务数据不尽如人意,这些国际酒店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潜力依然保持信心。业内人士观察到,早在第二季度,国际酒店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就已采取降价策略,以换取更高的入住率和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RevPAR下滑的背景下,国际酒店集团仍坚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他们通过引入新品牌、与本土酒店集团合作以及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等方式,不断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关于这些国际酒店巨头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和深化中国市场的问题,业内存在不少讨论。一种声音认为,随着国内酒店市场的竞争加剧,国际酒店品牌不得不降价吸引顾客,维持入住率,这可能导致它们在中国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缩减规模的担忧。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面临压力,这些国际酒店集团并未打算缩减在中国的业务。相反,他们通过裁员和引入零工项目等措施,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万豪酒店集团近日宣布了裁员计划,并在中国部分城市的200多家酒店试点零工项目。
与此同时,国际酒店集团高层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持乐观态度。万豪国际CEO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坚信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洲际酒店集团CEO也认为,大中华区的长期需求驱动因素颇具吸引力,预计2024年将成为该地区酒店开业和签约数量最多的年份之一。雅高集团CEO更是强调,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并将在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场,投资中国市场是战略必须。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迎来了更多国际酒店集团新品牌的落地。温德姆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等纷纷推出新品牌,进军中国市场。这些新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和高端赛道,以度假酒店、精选服务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为主,旨在补充在华品牌阵营,抢占细分市场。
多家国际酒店集团还宣布与本土酒店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例如,锦江酒店(中国区)与雅诗阁中国、凯悦与华润置地、万豪与德胧、远洲旅业与温德姆等纷纷牵手,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在目的地方面,国际酒店集团也竞相争逐中国的下沉市场。万豪酒店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今年新开业的酒店中有30%位于三线以下城市。洲际酒店集团也宣布将着力拓展三四线城市,聚焦下沉市场与小众目的地。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市场酒店板块品牌仍存在缺口,尤其是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酒店品牌缺口和连锁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酒店集团开始加紧步伐,通过推出新品牌或引入新品牌、加快下沉等方式扩充品牌阵营,抢占市场。
近年来,如何实现“在地化”一直是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国际酒店集团开始采取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本土化策略。他们不仅注重品牌、营销和管理的本土化,还与具有强大本地洞察力和资源的当地业主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混血品牌。
例如,凯悦酒店集团选择与天府明宇商旅签约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扩张凯悦旗下凯悦臻选、凯悦嘉轩及凯悦嘉寓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同时,凯悦还与重庆华迅控股集团合作,将重庆丽思瑞酒店纳入凯悦臻选品牌。
洲际酒店集团则一直坚持独立开发中国市场,至今未与国内本土企业牵手打造混血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适应能力。洲际酒店集团通过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华邑、VOCO和筑格酒店等品牌,实现了品牌的本土化。
在营销本土化方面,洲际酒店集团通过与国内知名艺人合作、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例如,智选假日酒店邀请许昕代言,旨在拉近与国内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在管理本土化方面,洲际酒店集团自2012年大中华区成立以来,其管理团队呈现出高度本土化的特点。总经理80%以上为中国人,确保了决策的高效性和市场的适应性。
随着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深入和本土化策略的加强,未来中国酒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本土酒店集团和国际酒店集团的两支力量将不再是平行发展,而是互相交融、共同竞争。这意味着,国际酒店集团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市场,放下身段与本土酒店品牌一起面对挑战,才能共同塑造中国酒店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