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近日宣布,双方已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延期文件,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协议内容,上汽大众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首次引入两款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早在两年前,大众汽车中国前CEO冯思瀚曾公开批评增程式技术,认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该技术并非最佳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只是过渡性技术。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大众汽车的态度似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签约仪式上透露,上汽大众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18款新车,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显示出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众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出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两款增程式车型,这一决策似乎标志着大众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知和策略正在发生转变。
那么,为什么大众会改变对增程式技术的看法呢?首先,国内增程式车型市场表现出色,尤其是高端SUV市场,增程式车型凭借可以上绿牌、享受购车政策优惠等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其次,增程式车型的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发动机仅作为“大号充电宝”,为电机和电池供电,无需参与驱动车轮,因此设定和调校更加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
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的成功也吸引了其他品牌的关注。例如,理想、问界等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均采用增程式技术,并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这些车型不仅为品牌贡献了可观的利润,也进一步推动了增程式技术在市场上的普及。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上汽大众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在燃油车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汽大众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新能源市场尤其是增程式车型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上汽大众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上汽大众决定在推出纯电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同时,加码增程式车型的研发和推广。
作为国内合资品牌的佼佼者,上汽大众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无疑更为深入。在日系竞品仍在燃油车市场相互厮杀时,上汽大众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新能源市场的机遇,并果断采取行动。未来,随着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不断投入和布局,相信其将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