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价格战的风暴再次升级,各大车企纷纷采取降价措施,市场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年初,比亚迪的一句“电比油低”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如今,这场战争已愈演愈烈,临近年末更是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11月25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车型降价1万元,并叠加5年0息金融方案,优惠力度空前。据特斯拉销售人员透露,叠加优惠后,消费者可节省约4万元。紧接着,11月27日,比亚迪和上汽大通相继传出要求供应商明年降价10%的消息,这无疑再次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对此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他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并非强制要求,双方可协商推进。而上汽大通则在致供应商的信中明确提到,“卷成本”将是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希望供应商共同开发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场价格战不仅让车企和供应商倍感压力,更让整个汽车行业陷入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但汽车行业利润却同比下降3.2%,利润率仅为4.5%,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1%的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虽然产销量大幅增长,但同样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困境。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仅有比亚迪、特斯拉等少数企业实现盈利,其他企业大多仍处于亏损阶段。而传统车企在市场份额被争夺的背景下,也纷纷出现利润下滑,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车企前三季度均出现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
在这场价格战中,燃油车也未能幸免。面对销量不见起色的压力,上汽大众等车企推出了“一口价”“限时价”模式,通过降价刺激销量。然而,降价并非长久之计,降价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全国半数经销商出现亏损,汽车厂家在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库存结构等方面的目标和策略与当前市场实际情况严重背离。
不仅如此,豪华车品牌也被迫卷入价格战。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车企纷纷推出降价优惠,部分车型优惠幅度甚至超过10万元。然而,降价并未带来销量的显著提升,反而让车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车企们纷纷开始寻求破局之道。比亚迪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重大机遇,但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上汽大通则认为,“卷成本”将是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车企需要共同开发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表示,价格战和补贴政策会有一定的透支作用,明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保持基本健康度才能生存下去。
在这场生存之战中,自主品牌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首次超过70%,成为市场的主力军。而跨国公司和依靠合资品牌发展的国有汽车企业则面临着市场份额丢失的困境。瑞银研报判断,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依靠合资品牌发展的国有汽车企业丢失的市场份额,将转移至自主品牌、新势力和跨界科技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这场价格战的最终结果,也将决定未来汽车行业的走向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