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运集团发布了一份简短的重整声明,正式承认了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份声明虽不足500字,却透露出这家山西知名民营企业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
回顾大运集团的发展历程,公司积累了150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其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还远销至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如今大运集团却以“流动资金遭遇阶段性周转困难”来形容其现状,并透露已有多家投资机构在洽谈战略合作,以期推动公司的有序重整。
作为大运集团的核心业务,大运汽车涵盖了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等多个领域。但此次重整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包括大运新能源汽车和远航汽车,而重卡等商用车板块则不在重整范围之内。
关于大运汽车的破产传闻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在网络上流传。有网友自称是远航汽车的研发人员,透露公司内部多位领导和同事正在积极寻找新工作,以应对可能的失业风险。底盘部门仅剩的十余人中,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消息称公司内部部分员工已被强制休假一周,且未通知复岗时间,期间也没有提供工资和补偿。
尽管远航汽车回应称背靠大运集团不会轻易倒闭,但困境已然显现。11月1日,江苏凯迅达高铁传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申请了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此次重整声明的落款正是这三家公司的重整管理人。
大运集团由山西运城小伙远勤山于1987年创立,起初他靠倒卖摩托车起家,后在家乡开办了摩托车零售店,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外多个品牌摩托车在运城的销售代理。1997年,远勤山成立了通达集团,专注于摩托车销售,成为山西最大的摩托车经销商。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远勤山决定自己制造摩托车,并先后成立了太阳摩托和大运摩托品牌。其中,“风驰天下,大运摩托”的广告语更是让大运摩托迅速走红,年产超150万辆。远勤山也因此在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中以46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
然而,远勤山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摩托车。2004年至2010年间,大运集团先后进入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和中型卡车领域。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重视,2016年大运集团以新能源商务车入局,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2022年,大运集团推出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远航汽车。
远航汽车在2022年8月的成都车展上首次亮相,一口气推出了四款大型车型,包括纯电轿车Y6、Y7和纯电SUV H8、H9。然而,与大运集团此前切入摩托车、卡车赛道不同,远航汽车入局较晚,错过了市场先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远航选择了“拿来主义”,通过与华为、阿里巴巴、博世等知名供应商合作,快速入市。
尽管如此,远航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据懂车帝数据显示,远航Y6和H8在10月的零售销量分别为738辆和26辆,但终端销量却寥寥无几。有业内人士指出,远航汽车大量积压在经销商处,终端用户真实购买量少。记者走访了上海、杭州等地的直营门店发现,门店内销售稀少,进店看车的顾客更是屈指可数。
远航汽车的销售经理表示,集团并未给他们规定月销KPI,即使一辆车也没卖出去,销售经理和店内销售仍有稳定的月收入。但来看车的人数平均一天只有1-2组,且真正下定买车的人很少。远航汽车目前在售的两款车型都属于大型车,在一线城市中并不吃香。同时,远航汽车也被指为“组装车”,缺乏记忆点和自身特色,除了智驾系统是大运集团自研外,其他部件都是外采,导致新车造价高企,成本难降。
远航汽车的销售模式也在调整中,线下直营门店数量正快速减少。有知情人士透露,集团内部已调整远航的营销政策,一线城市的直营门店未来会陆续关闭,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或只保留一家。远航汽车董事长远勤山曾表示,公司在渠道布局上采取差异化策略,但如今直营门店的大量关闭和经销商的匮乏,无疑给远航汽车的销售渠道带来了巨大挑战。
大运集团的重整背后,是远航汽车全面“水土不服”的体现。从产品、渠道到营销,当根深蒂固的商用车思维与市场不适配后,大运汽车需要一场由内到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