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新能源车主李先生近日在与自己的汽车AI进行闲聊时,意外发现自己的行程记录被详细记录了下来。这一发现让他深感不安,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隐私安全。
李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关注自己的隐私保护问题。新能源汽车设备不断收集并上传车辆内外的信息,让车主们对自己的隐私安全感到担忧。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车企在收集车主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这意味着,车企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收集个人信息。特别是通过摄像头、录音设备等收集的车主及乘客的敏感信息,如人脸视频数据和声音声纹等,更需要车主的明确同意。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新能源车主表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车辆会收集哪些信息,也不知道这些信息何时会被采集。记者调查发现,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用户协议中,都存在收集与智能驾驶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的情况,如通讯记录、朋友联系列表、日程信息等。
李先生回忆起去年的一起交通事故,当时他所购品牌的一辆汽车在广东清远发生严重事故,车企迅速通过官方社交账号公布了行车记录视频。他询问车企销售为何能获取这些信息,销售回应称数据储存在汽车U盘中,需车主授权同意才能上传,但李先生并未找到相关授权选项。
不仅如此,许多车主还担心自己的信息会被泄露或滥用。北京居民翟先生就曾遇到过汽车AI提醒他疲劳驾驶的情况,他担忧车企会将这些信息用于商业化利用。四川省成都市的陈先生则发现自己的汽车保险费用上涨,原因是保险公司通过车辆数据判断他的汽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新能源汽车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种高科技,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等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给车主的隐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车企在协议中通过免责条款规避责任,让车主在隐私泄露时难以维权。专家指出,车企在收集、存储和流转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车主的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车主来说,他们的隐私权需要得到保护。专家建议,车企在开发相关功能时,应兼顾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尽量减少对车主个人信息的依赖。同时,车主也应增强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仔细阅读汽车用户手册和车载电脑弹窗提示,避免在认识不足或误解的情况下作出同意决定。
专家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车企处理车主个人信息的监管力度,对非法处理车主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处罚。只有完善法律规则,为智能汽车数据系好“安全带”,才能确保智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让车主真正享受到智能、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