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议话题之一,便是电池更换的高昂费用。网络上流传的一份新能源车电池更换账单,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车主惊讶地发现,某些品牌的电池更换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车辆的剩余价值。
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质期与使用年限,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早在2015年,我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发展改革委便联合发布了相关政策通知,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质量保证。其中,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质保期限不得低于8年或12万公里,商用车则不得低于5年或20万公里。
如今,8年时间转瞬即逝,首批新能源车主们也开始面临电池质保期到期的问题。他们不仅要考虑是否更换电池,还要在换电池与换车之间做出艰难抉择。那么,这些车主们的实际体验又是如何呢?
张哲,一位拥有9年新能源车龄的老车主,分享了他的购车与用车经历。2016年,他花费6万元购入了人生中第一辆新能源车,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之一。当时,他选择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是油车摇号困难,而新能源车指标充足。然而,由于当时新能源车技术尚不成熟,张哲购买的这款车型续航里程较短,仅为150~160公里,且冬季开暖风时续航还会大打折扣。因此,这辆车很快就被闲置,直到报废时也仅行驶了3万公里。
尽管初期的新能源车使用体验并不理想,但张哲依然选择了继续购买新能源车。2019年,他花费17万元购置了第二辆新能源车,这次他特别注重续航里程,选择了一辆400公里续航的车型,并安装了私人充电桩。这样一来,充电方便了,用车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今年8月,张哲又报废了第一辆电车,置换了一辆全新的新能源车。
对于电池过保的问题,张哲表示并不十分担心。他认为,电池质保期过后并不意味着电池寿命就终结了。据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谢翌介绍,8年的质保期设定是基于电池在20万公里左右时,寿命保持在80%~90%之间的安全状态。电池用得越久,寿命衰减越厉害,但即使衰减到80%以下,也不意味着电池就不能使用。谢教授建议,超过质保期后,车主应定期检测电池,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张哲的实际体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他的第一辆车开了9年、3万多公里,第二辆车开了5年、7万多公里,两辆车的电池都没有太大的衰减。他认为,对于家用车来说,由于使用频率较低,电池衰减的速度可能会更慢。而对于使用频率更高的新能源网约车来说,情况又如何呢?网约车车主陈先生表示,他的电车已经跑了40多万公里,电池依然没有明显衰减。如果真到了电池无法使用的情况,他更倾向于选择换新车而不是换电池。
为了拉长电池的“血条”,电动车产业链正在不断迭代更新。谢翌教授认为,钠电池和固态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钠电池的成本只有锂电池的40%~60%,而固态电池则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实现革命性突破的关键。新一代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实现对新能源车的高精确度监测、高可靠算法和高安全预警。最后,谢教授还十分看好换电模式的发展,认为它不仅可以解决电池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问题,还能大大降低车主的购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