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一份在网络上流传的电池更换账单近日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账单显示,部分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价格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残值,这让不少车主开始担忧电池寿命和更换成本。
回顾历史,早在2015年,我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发展改革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为消费者提供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保证,其中乘用车质保期限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商用车则不低于5年或20万公里。
如今,8年时间已经过去,首批新能源车主正逐渐面临电池过保的问题。那么,这些车主是否真的陷入了换电池还是换车的两难选择呢?
以张哲为例,他早在2016年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首批“尝鲜者”之一。当时,他选择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是油车摇号困难,而新能源车指标相对充裕。然而,由于当时新能源车技术尚不成熟,张哲所购车辆的续航里程较短,且充电设施不完善,很快他就陷入了电池焦虑。
尽管初期使用体验不佳,但张哲并未放弃新能源车。2019年,他再次购买了一辆续航里程更长的新能源车,并安装了私人充电桩,用车成本大幅降低。今年8月,他又置换了第三辆新能源车。
对于电池过保的问题,张哲表示并不十分担心。他认为,即便电池过了保修期,也不意味着就必须更换。他建议车主们应定期检测电池状态,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谢翌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解释说,8年的质保期设定是基于电池在20万公里左右时寿命衰减到80%~90%的考虑。虽然电池寿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继续使用了。他建议车主们应定期检测电池,并尽量发挥其最大价值。
除了张哲这样的家用车主,新能源网约车车主陈先生也对电池过保问题持乐观态度。他的电车已经跑了40多万公里,电池没有太大的衰减。他表示,如果真到了电池无法使用的情况,他可能会选择购买新车而不是更换电池。
在探讨如何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时,谢翌教授提到了多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是电池材料的创新,如钠电池和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应用。这些新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其次是新一代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通过高精确度监测、高可靠算法和高安全预警来更准确地估计电池的健康状态和使用寿命。
谢翌还十分看好换电模式的发展。他认为,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电池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问题,还可以降低车主的购车成本。然而,目前换电模式尚未大规模铺开,需要国家层面或行业去规范并打通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