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这一职业,在中国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如今已成为数百万人的就业选择。这一群体不仅承载着社会就业的重要功能,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关于骑手的收入情况,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骑手是“低门槛、高收入”的代名词,甚至流传着个别骑手月入过万的传奇故事。然而,也有人指出,骑手工作辛苦,待遇不公,实际收入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高。
为了揭开骑手收入的真相,美团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上披露了相关数据。根据美团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国范围内的高频骑手,即那些每月接单22天以上、日均接单时长6小时及以上的骑手,月均收入在5720元至10865元之间。这一收入区间在不同线城市存在差异,高线城市的高频骑手月均收入在7629元至10865元之间,而低线城市则在5720元至7803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月入过万的骑手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骑手收入差异主要源于跑单类型的不同,例如参与平台专项活动的骑手通常会有更高的收入。
除了收入,骑手的工作时长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有骑手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接单时间。然而,也有骑手表示,他们每天需要在线14个小时以上,为了躲避平台的时长限制,还会切换到其他平台接单。
尽管骑手的收入可观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但这一职业仍然被许多劳动者视为过渡性的就业选择。同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的骑手中,有60.19%的人是被高薪资吸引而来。然而,外卖员的工作稳定性较低,有50%的受访者从业时间不到一年。
骑手们之所以将配送工作视为过渡性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所在城市存在天然的疏离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不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指出,尽管流动务工人口在城市找到了工作并生活在城市中,但他们并未被城市当作具有市民或公民身份的主体来对待。在体制上,他们并未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基本利益,在生活和社会层面也被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文化活动之外。
受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骑手在攒够钱后选择返乡或转行从事其他社会认同感更高的工作。有些骑手甚至通过跑外卖攒钱后选择返乡置业或自己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