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消费者的购车首选。早在2016年,有关部门便出台规定,要求乘用车企业为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服务。如今,这一期限已至,首批享受该质保政策的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走出“保护伞”,面临动力电池性能的真实考验。
不少2016年前后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反映,他们的车辆动力电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性能衰退。更换新电池成本高昂,而二手车市场对这些老旧车型的估价也普遍偏低。二手车商林嘉伟指出,受限于当时的电池技术,这类二手车的价值大打折扣。
对此,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宋健表示,七八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不仅在性能上不如当下,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隐患。他提到,早期的电池管理系统尚不完善,电池隔膜的老化可能导致短路,从而引发高温甚至火灾。
然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乘用车事业部技术总工雷万波认为,动力电池在8年后的表现不能一概而论。他强调,电池寿命不仅取决于产品设计时的品质保障,还受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工况影响。他建议车主在质保期结束后,对车辆及电池进行健康度检测,以确定其后续用途。
雷万波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均有了显著提升。如今,B级以上车型的续航里程普遍可达700公里,而A级车也能轻松达到五六百公里。针对运营车辆,宁德时代还推出了长寿命电池,服务里程可达80万公里以上。充电速度方面,最快已能实现10分钟左右的快速补能。
亿瓦研究院创始人黄山同样表示,电池技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充电速度上,还体现在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提升上。他提到,电池的循环寿命已普遍达到3000次,且在发生异常起火时,能为乘客提供至少5分钟的逃生时间。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同品牌对整车质保时间的设定存在差异。部分品牌甚至为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提供终身质保服务。但这类质保往往附带一定条件,如车主需通过特定渠道进行认证、在授权4S店进行维修保养等。
尽管如此,仍有车主希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能与车辆同寿命。然而,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尤其是当前主流的液态电解液锂离子电池,还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他提到一些车企正在宣传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但这些技术目前尚未成熟,尚未大规模应用。
关于是否应调整当前的动力电池质保政策,黄山认为,这需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他指出,质保期的延长并非解决消费者信心问题的关键,因为电动车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部分消费者可能三五年就会换车。因此,质保政策的调整需更加灵活和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