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企账期紧缩,中国汽车供应商能否挺过资金链考验?

   时间:2024-11-30 18:08:12 来源:ITBEAR图源:优视汽车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特斯拉中国业务副总裁陶琳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在中国汽车供应链领域掀起了波澜。她透露,特斯拉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付款周期在2024年进一步缩短至90天左右,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陶琳还分享了一张图表,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向供应商付款时间的变化趋势。图表显示,部分企业的付款周期并未逐年缩短,反而出现了延长。尽管数据来自2023年,但今年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供应商的账期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中,大部分结款遵循“上车再结”的原则。车企在验收零部件后,会在一定期限内向供应商支付现金或承兑汇票。这个期限通常以月为单位,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而支付形式多为承兑汇票,供应商在汇票到期后才能兑现。

承兑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车企自己开具的商业汇票。银行汇票相对稳定,而商业汇票则完全依赖于车企的信用。一旦车企经营不善,这些汇票可能变成废纸,导致供应商面临资金困境。例如,近期陷入资金危机的哪吒汽车,就被供应商起诉拖欠货款,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除了承兑汇票本身的风险,供应商还面临着时间上的压力。从车企确定结款到供应商最终拿到钱,整个流程可能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供应商在这一年里需要承担开发费、模具费、零部件贷款等费用,增加了公司经营的风险。

在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车企和供应商的利润都被大幅压缩。为了维持运营,车企不得不延长付款周期或要求供应商以折扣价提前结算。作为甲方,车企拥有话语权,供应商为了获取订单,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条件。

这种压力在供应链中层层传递,导致整个链条的紧绷。一些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开始尝试在供应链内流通承兑汇票,甚至将其作为一种变相的“代币”。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问题,但也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开始在汽车行业兴起。有的以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是车企亲自下场参与。作为一种融资手段,供应链金融本身并非坏事,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风险不断累加。

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阶段,供应链也不例外。价格战加剧了市场竞争,车企开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拖欠和延长账期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再加上供应链金融的玩法带来的风险,一些本不该被淘汰的供应商可能因此被“错杀”,甚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