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关于其动力电池的两个关键问题——衰减与脱保,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自2016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特别是动力电池,被规定享有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如今,首批享受这一质保政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正陆续走出“保护伞”,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车主们的反馈各不相同,但普遍反映存在明显的衰减现象。据统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大多数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电池寿命大约在8至10年之间,然而,由于制造商和车型的差异,实际使用寿命和行驶里程大相径庭,有的可达30万公里,有的则仅为10万公里。专家指出,电池的寿命主要受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约为3000次,而三元锂电池则能达到2000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寿命”并非指电池完全失效,而是指电池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80%时,仍可继续使用,但续驶里程会有所减少。
面对动力电池8年质保期后能否继续使用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这取决于电池本身的品质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宁德时代的技术专家建议,车主应在质保期结束后,寻求专业机构对整车及电池进行健康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电池的去向。若电池状况良好,可继续使用;若达不到整车使用标准,但仍有利用价值,可考虑梯次利用;若已无利用价值,则应进行材料回收。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20%以上,因此,更换老旧电池的成本相当高昂。对于维修的可能性,二手车鉴定师肖程指出,拆修后的电池在密封性和匹配性上难以达到原厂标准,可能导致电压不稳,增加故障风险。
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质保期的结束,不少车主开始考虑换车。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广州的一家二手车市场,记者了解到,尽管有不少消费者对二手新能源汽车感兴趣,但电池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售价。使用5年以上的新能源车,因电池衰减明显,续航里程大幅缩短,售价大幅下降,甚至难以出手。
为应对动力电池问题,部分新能源汽车4S店建议车主以旧换新,以规避高昂的维修费用。同时,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权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建议,应由动力电池企业、主机厂、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维修企业共同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竞争力,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已开始普及“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服务,并降低质保政策门槛。通过与第三方维修连锁品牌合作,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尽管科技在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但“车电同寿”的目标仍难以实现。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目前主流的电池技术仍基于液态电解液,无法保证电池与汽车同寿命。虽然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正在研发中,但尚未成熟,未得到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