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关注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两个核心问题:衰减与脱保。自2016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如电池,被规定享有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时至今日,首批享受8年质保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正逐步走出质保期,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动力电池还能否继续使用?面对质保到期,车主是该选择更换电池还是换购新车?
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车主们的反馈各异。部分2016年前后购车的车主表示,他们的动力电池衰减现象显著。那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实际寿命究竟有多长?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大多数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电池能使用8至10年。然而,由于不同制造商和车型的差异,电池的寿命表现大相径庭,行驶里程从10万公里到30万公里不等。专家指出,电池的寿命主要受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电池寿命也不尽相同。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约3000次,而三元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也能超过2000次。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高级专家赵志伟解释,这里的3000次和2000次循环并不是指电池完全不能使用,而是指电池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80%时,仍可以继续使用,只不过续航里程会有较明显的减少。按每周充电1至2次的频率,并考虑电池的日历寿命,动力电池使用8至10年并无问题。
面对动力电池8年质保期到期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质保期的设定是基于当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那么,过了8年的动力电池还能否继续使用?能使用多久?对此,业内人士强调,电池的寿命不仅取决于其品质,还受到用户使用情况的影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内乘用车事业部技术总工雷万波建议,车主应在质保期后,找专业机构对整车及电池进行健康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有三种选择:若电池工况良好,健康度高,可继续使用;若达不到整车使用标准但仍有利用价值,可选择回收,用于梯次利用场景;若已无利用价值,则进行材料回收再利用。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20%以上,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池,更换成本较高。那么,能否进行维修?二手车鉴定师肖程指出,维修电池存在风险,拆修后的电池密封性难以达到原装水平,且匹配度可能出现问题,导致电压不稳,增加故障风险。
质保期到期,部分新能源车主可能会考虑换车。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的行情如何?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场上不少消费者对二手新能源汽车感兴趣,但电池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二手车的售价。使用5年以上的新能源车,因电池衰减明显,续航里程大幅缩短,二手车市场售价大幅下降,七八年的二手车价格仅为新车价的两三成,且销售困难。多数消费者只愿购买三到五年内的二手新能源车。
对于首批新能源汽车车主而言,是换车还是换电池?部分4S店建议,因电池更换维修费用较高,进行以旧换新可能更划算。那么,汽车行业应如何更好地保障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权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认为,应由动力电池企业、主机厂、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维修企业共同搭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延长质保期已成为不少厂家的新策略。今年以来,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开始普及“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服务,并降低质保政策门槛。同时,也有制造商通过与第三方维修连锁品牌合作,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尽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已有显著提升,但实现“车电同寿”仍需时日。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目前主流电池技术仍无法保证“车电同寿”,虽然有些车企在宣传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但这些技术尚不成熟,尚未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