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在2024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根据交强险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0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已达43.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7%,新能源渗透率高达19%。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轻客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更是达到了56%,就连以往被认为难以推动的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也攀升至12%,并在9月和10月连续超过18%。
尽管数据表现抢眼,但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真实情况却远比表面复杂。为深入探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11月8日,“商用车新力量企业家沙龙”在上海隆重召开。这一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商用车电动智能创新中心主办的沙龙,汇聚了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商、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及基础设施建设者等多方力量。
在沙龙上,与会嘉宾围绕“破局之路——构建商用车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多家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表示,尽管当前市场形势大好,但行业内部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勇与零一汽车创始人黄泽铧均预测,未来两三年内,新能源重卡将迎来销量高峰。然而,补能网络的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重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长途干线物流为例,尽管已有电动重卡能够实现800公里的满载续航,并且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但国内高速沿线超充网络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产品的发展速度。DeepWay深向与零一汽车等新能源重卡制造商均表示,补能网络的不足限制了其产品的应用场景拓展。同时,氢燃料电池重卡的补能问题也同样突出,加氢站的建设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补能网络,高质量的供应链也是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多家企业表示,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体量相对较小且场景复杂,新力量企业在寻找优秀供应链时面临诸多困难,且在价格方面缺乏话语权。为此,与会嘉宾呼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构建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
与会嘉宾还就政策法规的完善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相关法规应与时俱进,对新能源商用车给予更多支持。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问题,瑞浦兰钧研究院副院长黄海宁表示,降低电池成本的前提是电芯型号的统一,过多的电芯型号会增加生产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