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正愈演愈烈,不仅车企之间竞争激烈,其背后的供应商也未能幸免。据多方了解,供应商们每年都要面对被称为“年降”的降价谈判,这一惯例在产业链中尤为显著。
大型和品牌型供应商在谈判中往往拥有更多话语权,而小型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汽车后市场的盈利机会,则常常不得不选择降价。一家乘用车座椅供应商透露,其业务正处于上升期,客户订单量持续攀升。然而,也有供应商表示,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已使他们逼近盈亏临界点。
近期,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邮件截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比亚迪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强其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行业惯例,并非强制要求,双方可协商推进。无独有偶,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也向供应商提出了降本10%的目标,表明“卷成本”将成为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供应商们表示,在“年降”的谈判中,车企通常会系统性地考量,根据供应商的降价措施给予更多市场份额。例如,某车企在需要十万套汽车记录仪时,会根据供应商的降价意愿调整供应比例。而对于大型品牌型供应商,车企的议价空间较小,双方签订的合同更像是对赌协议,新款车型的销量无法预计,供应商需承担一定的风险。
盖世汽车的调研数据显示,74%的行业人士表示,2023年车企提出的降本要求明显提升,超半数企业被要求“年降”幅度在5%到10%。面对车企的压力,供应商们往往会向更上游的供应商转移压力。然而,部分供应商表示,他们已经很难向上游继续传导压力,特别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降价空间越来越小。
尽管如此,在受访的车企供应商中,多数仍处于盈利状态。某乘用车座椅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乘用车市场正处于放量阶段,他们的业务也在上升,客户订单量不断上升。然而,这些供应商也担心行业未来的情况,认为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将使他们逼近盈亏临界点。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500人,以应对汽车行业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和加剧的竞争压力。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商们对未来生存状况的担忧。
随着车企之间更大规模的价格战一触即发,供应商们明年的生存状况将备受关注。他们将如何应对这场价格战带来的压力,以及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