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行业近期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速腾聚创的财务数据揭示了行业内的一些深刻变化。根据最新数据,速腾聚创在2023年底的流动资产中,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激增至6.7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27.68%,相比之下,贸易应付款项的增长则较为温和,仅为119.03%。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激光雷达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是否正在逐渐减弱?首先,激光雷达并非当前智能驾驶系统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纯视觉路线。特斯拉、极越汽车、小鹏汽车等纷纷推出或升级了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甚至Mobileye也宣布终止了下一代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的内部开发。大疆车载更是凭借无激光雷达路线的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
其次,激光雷达企业的客户集中度较高,这也削弱了其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以禾赛为例,其2023年的两大客户占据了年度收入的半数以上,其中客户A更是占据了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应收关联方款项的41.3%。这种高度依赖少数客户的局面,使得激光雷达企业在面对整车厂时,话语权相对较弱。
价格战的压力也在向激光雷达企业传导。比亚迪等整车厂纷纷向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以期降低成本。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激光雷达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迫使它们不得不考虑降价以维持市场份额。在上汽集团举行的2024年中干部大会上,新任总裁贾健旭更是强调,所有企业要支持整车,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激光雷达企业的压力。
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和“安全件”的定义,激光雷达企业纷纷开始削足适履,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以扩大市场份额。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表示,公司计划在明年将主要激光雷达产品的价格降低一半,以推动激光雷达成为电动汽车标准安全组件的普及。然而,这种降价策略也引发了人们对激光雷达性能和安全的担忧。
广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学文指出,早期的激光雷达能够实现360度全方位扫描,而现在低成本雷达的扫描范围通常只有100多度。这不禁让人质疑,价格降低了,性能是否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激光雷达的性能无法满足安全要求,那么它作为“安全件”的定义又该如何立足?
更重要的是,智驾系统的安全性并非仅由感知层决定,还涉及到规控、决策等多个环节。激光雷达虽然能够提供感知数据,但如果系统算法不起效,再全面的感知数据也无济于事。因此,纯视觉路线中的摄像头同样参与智驾系统决策,其与激光雷达的运作方式不同,但同样能够保障智驾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激光雷达从“功能件”转变为“安全件”,虽然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但利润空间却大幅缩水。差异化的功能、性能通常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和溢价,而安全件则往往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主打薄利多销、规模效应。这导致激光雷达企业的毛利率普遍较低,甚至可能随着价格战的持续而进一步走低。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激光雷达企业开始向上层应用靠拢,尝试做更集成的软件。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非坦途。速腾聚创虽然在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毛利率,但其在汽车业务方面的收入仍然有限。同时,向软件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商业模式不清晰、主机厂客户的前融合能力等。
尽管如此,激光雷达行业仍然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经过一轮洗牌,主要玩家从12家锐减至5家,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份额之和从26%上升到84%。随着经营目标从“活下去”演变为“活得好”,激光雷达企业正在积极应对全新阶段的挑战。速腾聚创在纵向开发解决方案的同时,也横向扩张了机器人等业务,以寻求新的增长点。而禾赛则继续坚守“隐形安全气囊”的定义路线,虽然这同步封锁了其毛利的上限,但也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