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尤其是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凭借其无续航焦虑的特性,迅速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新宠。然而,对于初次接触这两类车型的消费者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并不明显,普遍认为都是既能加油又能充电,性能应该大同小异。
实际上,增程式电动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驾驶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从动力输出的平顺性来看,增程式电动车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优越性。由于该类车型没有变速箱,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完全由电机驱动,因此动力输出线性且平顺,不存在换挡顿挫的问题。相比之下,部分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动力切换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顿挫感,尤其在试驾时若主要体验纯电模式,这一差异可能不太明显。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增程式电动车同样展现出显著优势。近年来,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似乎更偏爱于纯电动车型或增程式电动车型。在试驾过的众多新能源车型中,智能驾驶辅助水平较高的车型往往属于增程或纯电类型,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这一领域的表现相对较弱。原因在于,对于高阶智能驾驶而言,智驾系统的决策速度、处理速度和轮端响应速度至关重要。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通过电信号即可直接控制轮端,而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发动机驱动模式下,决策信号需要经过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轮端,这无疑增加了响应时间,对高阶智能驾驶的精准度和效率产生影响。
再者,增程式电动车在纯电行驶里程方面也更具优势。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区巡航还是高速行驶,增程式电动车都可以实现纯电行驶,增程器可完全不介入。甚至在“强制纯电”模式下,增程器的启动介入时机可以进一步延后,从而延长纯电续航里程,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行驶体验和更低的使用成本。相比之下,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更加强调发动机的性能表现,当车辆需要更高功率和大扭矩时,发动机会强制介入。因此,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往往呈现间断性,发动机频繁介入,影响了驾驶的连续性和舒适性。
最后,回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增程式电动车正逐渐成为主流。当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2023年11月预测未来很多坚持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自主品牌将转向增程时,虽然遭到了不少车企大佬的反驳,但如今看来,这一预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如今,在自主品牌中,完全坚持多挡插电式混合动力、不涉足增程技术的品牌已经屈指可数。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增程式电动车的认可,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正朝着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