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起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系统故障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不仅让车主们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也引发了社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讨论。
在杭州工作的李先生今年10月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智能化系统是其选择该车的主要原因。然而,使用不久后,李先生就遇到了不少问题。他出差在外时,手机突然收到车辆被盗风险的警报,显示后备箱未关。经朋友查看,发现后备箱是关闭的。拨打车企客服询问,也未得到明确回复。后来开车去检查才发现,是后备箱电控出现了失控问题,触发了系统的错误警报。李先生还遇到过智能系统错误报警导致无法换挡的情况,多次耽误了他的行程,让他感觉很不安全。他多次联系车企要求退换货,但至今无果。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上海市民杨先生身上。他在去年国庆节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春节期间带着家人自驾出游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电力系统故障,仪表盘显示警告,动力输出受限,速度骤降至20码,最终车辆完全失去了动力。杨先生和家人只能先将车停至高速出口附近,并联系拖车。到了安全的地方,杨先生开始联系4S店对车辆进行检测维修,但一连换了几家店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杨先生只能在当地多住了一晚,承担了额外的住宿和交通费用。第二天,车辆警报自行消失,4S店也未能诊断出具体问题。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杨先生只能小心翼翼地使用车辆,直到车辆进行首次保养时,电力系统故障再次发生。
江苏苏州的张先生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也遇到了问题。他的汽车在前方和两侧都没有车辆和其他障碍物的情况下急刹车,导致后方电动自行车避让不及追尾。张先生找车企沟通,车企让张先生去门店检测,检测后反馈结果一切正常,是车主操作不当所致。张先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车企在避重就轻,没有正面回应智能驾驶的问题。
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不仅让车主们感到担忧,也引发了专家的关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王叶刚认为,现阶段智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高度智能化的车辆必然安装有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或应用程序来辅助用户驾车出行,一旦出现算法上的缺陷或故障导致系统崩溃,对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而言是一种安全隐患。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索维华也指出,智能座舱为司机提供驾乘便利的同时,过多的信息交互过程也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干扰司机驾驶。驾驶员过度依赖智能驾驶也会引发安全隐患。
除了智能驾驶系统外,自动泊车功能也频繁出现故障。福建厦门的张先生在商场使用一键开启车辆自动泊车功能时,车辆突然后退撞向石桩,导致车辆保险杠脱离、变形。广西的李先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的车辆在自动泊车时撞上了停车桩。据公开报道,某品牌新能源车的自动泊车功能还曾出现过大规模故障,影响车主使用并造成部分车辆损坏。
智能汽车的定位功能也引发了隐私泄露的担忧。陕西西安的郑女士购入的电车具备定位功能,可以精准记录车主在何时听了什么歌曲、什么时候打开了车门等信息。郑女士发现,即使她把车授权给朋友开,她的朋友也能看到她所有的行程信息。她试图在系统设置里取消这个功能或进行隐私保护,但发现设置不了。王叶刚表示,智能汽车可能存在个人信息等数据非法收集、存储以及泄露等问题,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车载智能程序可能非法收集、处理车主的各种个人信息。
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我国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安全技术研发。首先,应将自动驾驶的有关内容纳入交通法规中予以明确,确认智能驾驶汽车在法律上的独立地位。其次,要建立起关于智能驾驶汽车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智能驾驶数据安全法规体系、隐私权保障体系等。同时,要明确智能驾驶汽车造成损害、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最后,要完善关于智能驾驶汽车的政策制度,统一智能汽车行业内的技术标准,逐步完善智能汽车的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