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Switch将于2026年3月31日停止运营Nintendo e商店和其他网络服务的消息,在游戏玩家圈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更是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市场,认为是由于游戏软件数量难以增加,以及腾讯在手游领域的强势地位,导致了Switch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未能达到预期。
然而,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中国市场和腾讯,显然有失偏颇。回顾历史,腾讯于2019年4月成为任天堂Switch的中国运营商,并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销量突破100万台的佳绩,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同期的Xbox one和PS4在华销量。这足以证明,中国市场对任天堂Switch并非没有热情,合作双方也都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那么,Switch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为何仍然不高呢?原因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中国玩家对手游的偏好明显强于主机游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游已经占据了游戏市场的主体地位,而主机游戏的受众则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70后”和“80后”群体中。根据《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移动游戏的销售收入占据了整体收入的73.01%,而中国主机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则微乎其微。
其次,Switch自身的性能也限制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尽管Switch是一款经典的游戏主机,但已经步入产品生命的末期,第二代Switch的上市还要等到2025年。在这个过程中,Switch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甚至部分高端手机的性能已经能够超越国行Switch。Switch的游戏库存也偏向于休闲娱乐和合家欢类型,这与国内主机玩家偏爱的硬核游戏大作存在一定的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任天堂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下滑。2024年4月至9月期间,Switch的销量同比减少了214万台,任天堂也因此下调了销量预期。而国行Switch的停运背后,其实也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据“36氪游戏”透露,由于第三方网络服务商的中国业务发生变动,无法继续承担相关工作,而任天堂又无法将相关工作转交给新的第三方,因此腾讯不得不进行相关调整。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任天堂近年来似乎有些“摆烂”。2024年第三季度,任天堂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日子并不好过。与此同时,任天堂的主机迭代速度也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往主机迭代周期一般为七年左右,但现在看下一代Switch上市要间隔8年,明显掉队了。在此期间,任天堂还推出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如Alarmo 闹钟、Nintendo Music等,显得有些分心。
Switch平台较为封闭,应用场景偏向买断式的单机游戏,且以任天堂出品的游戏为主。这导致Switch在登陆多平台成为游戏大作共识的今天,显得有些“自娱自乐”。与此同时,任天堂在手游领域的尝试也并未取得显著成功。尽管曾推出过《火焰纹章:英雄》等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整体上手游业务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
国行Switch遭遇停运只是任天堂近年来困境的一个缩影。偏执的任天堂错过了手游这个大市场,下一代Switch又迟迟没有面世,这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对于任天堂来说,如何调整策略、重拾市场信心,将是其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