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行平台的运营中,安全始终扮演着基石的角色。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定位导航等尖端技术的融入,顺风车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正实现质的飞跃,迈向更加智能化、主动化和实时化的新阶段。
近日,嘀嗒出行在“全国交通安全日”之际,发布了《2024嘀嗒顺风车智能安全建设报告》。报告揭示了前沿技术如端智能、AI算法和大模型如何深度融入顺风车安全的各个环节。例如,通过行程录音的语义识别技术,平台能实时进行干预;而基于AI的危险驾驶识别系统,则能实现阶梯式的管控,使安全措施更加主动和实时。在诸如安全带佩戴、疲劳驾驶预防以及安全护航等多个场景中,智能交互语音外呼系统配备了重播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达给用户。
嘀嗒出行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及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行前和行中的及时干预、创新规则机制以及用户深度参与的安全宣传活动,显著提升了用户的安全意识。平台通过弹窗、即时通讯消息、安全轮播、推送通知、语音播报和智能语音外呼等多种手段,向车主和乘客发送双向安全提醒。
以安全带佩戴提醒为例,自2023年以来,嘀嗒出行已发出超过3500万次的智能语音外呼,而在过去的六个月内,智能语音播报更是达到了近1.35亿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平台对用户安全的深切关怀。
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驾驶疏忽和违规操作尤为突出。嘀嗒出行通过端智能、AI算法和高级导航技术,对车主的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干预和管控,并通过双向提醒机制,使干预更为有效,行为改善更为迅速。
嘀嗒出行的避免疲劳驾驶双向提醒系统,利用AI算法精准判断车主的疲劳状态,并通过轮播展示、推送通知、语音播报和智能语音外呼等多种方式,在夜间出行时加强提醒,有效预防疲劳驾驶,保障乘车安全。自2023年1月以来,平台已向车主和乘客发送了近5730万次的避免疲劳驾驶语音播报,覆盖了超过3215万人次。
为了更有效地避免车主的超速、急加速急减速以及长时间使用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嘀嗒出行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顺风车驾驶安全智能管家”。该系统基于端智能和专属识别算法,通过行中实时提醒和干预,以及行程后的安全驾驶报告,构建了连续多次危险驾驶触发警告或封禁的阶梯式管控矩阵。数据显示,在收到危险驾驶警告后,有近五成的车主在第二周内未再出现类似行为。
嘀嗒出行在大数据、AI算法和大模型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在行前和行中各环节更加主动、实时、精准和场景化的安全干预,使安全守护更为前置。例如,平台近期上线的行中录音实时语义识别功能,能针对特定场景下的录音进行实时语义转写和意图分析,并通过语音播报等手段进行及时提醒和干预。目前,该功能的意图识别准确率已接近100%,识别速度最快可达秒级。
安全护航已成为出行行业广泛采用的用户安全保障机制。过去两年间,嘀嗒出行通过算法赋能,对驻留、偏航等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提醒,主动分析潜在风险,持续提升安全系数。目前,嘀嗒出行的安全护航功能已能基于具体路线级别实现实时护航,若车辆在行程中偏离任何一条规划路线,平台都将主动进行干预。同时,通过车主和乘客行驶轨迹的双重交叉验证,使护航更为准确。平台还优化了外呼重播策略,使乘客接听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
在2024年,嘀嗒出行进一步升级了夜间出行安全管控措施,包括调整安全护航阈值、升级行前二次人脸识别、对车主夜间出行开启App及定位录音进行管控、以及行前行中全方位强化用户安全意识等五大措施,使用户在夜间出行更加安心。针对夜间出行,嘀嗒出行要求车主全程开启App和录音功能,并授权定位信息,若未遵守将限制其接单。
从严格准入到智能风控,从生态治理到应急体系强化,嘀嗒出行构建了全方位的基础安全保障体系。在车主准入环节,所有新车主均须通过100%的安全筛查,并接受“机器辅助100%人工筛查+100%复核+重新抽查”的三重审核机制。对于现有车主,平台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量滚动筛查。同时,平台通过智能风控有效遏制违规行为,对违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并与多地公安机关合作打击作弊器抢单行为。App内每月定期公示六类违规用户名单,并设置从行为分扣除到永久封禁的阶梯式处罚。
通过从安全机制规则、行前触达、行中触达以及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嘀嗒出行实现了意外交通事故率的逐年显著下降。2024年前十个月,与2023年同期相比,事故率下降了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