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游戏凭借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广泛的受众基础,逐渐成为了文化传播的新渠道和文化表达的新载体。据统计,中国国产游戏在近五年内已成功进入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海外用户提供了娱乐体验,更成为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数据显示,相较于一般海外民众,国产游戏的海外用户对中国的好感度高出20%以上,其中68%的用户表示对中国文化元素在游戏中的呈现表示喜爱。
戏曲与游戏的融合探索,自2015年粤剧《决战天策府》的尝试以来,已历经近十年的发展。这一融合不仅让传统文化借助数字技术平台焕发新生,更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戏曲元素通过“嵌入式”和“戏曲化游戏”两种方式,被巧妙地融入游戏设计中。
“嵌入式”融合主要体现在将戏曲元素渗透进游戏的角色设计、剧情编排、视觉艺术和音乐音效等方面,使游戏具备了独特的戏曲美学特质。例如,热门游戏《原神》推出的“飞彩镌流年”版本中,引入了戏曲角色“云堇”,其服装设计、动作表演以及过场动画《神女劈观》中的皮影戏元素,均在海外玩家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这段充满京腔韵味的唱段,不仅在国内B站收获了超3460万人次的观看,在YouTube上也获得了超过1295万次的播放,成为传统戏曲文化全球传播的典范。
“戏曲化游戏”则是将戏曲与游戏两种艺术形态相结合,通过游戏的交互特性来传播和表达戏曲文化,从而拓展传统戏曲的边界,重塑观演关系。如手机游戏《京剧猫》、单机游戏《古剑奇谭三》以及策略游戏《小小霸主》等,都在游戏设定中融入了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国有戏曲院团的参与合作,更是为这种融合增添了丰富性和深度。
例如,《天涯明月刀》与上海京剧院合作推出的京剧主题版本《曲韵芳华》,将京剧元素巧妙融入游戏的“武侠江湖”设计中,同时邀请了青年京剧演员为游戏时装献唱经典唱段。同样,《王者荣耀》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合作推出的越剧文化皮肤,也在上线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戏曲院团与游戏厂商的合作不仅限于元素的植入,还包括将经典剧目或相关人物角色、价值理念融入游戏中。如装扮类手游《闪耀暖暖》与国家京剧院合作推出的《杨门女将》穆桂英京剧戏服套装,以及重庆京剧院将《梁红玉》植入手游《忘川风华录》中,推出游戏角色梁红玉等。《逆水寒》也展开了与豫剧、京剧和昆剧的多次联动,推动传统经典剧目或唱段在网络游戏中的传播。
在IP转化方面,戏曲与游戏也展开了深度关联,通过粉丝黏性推动玩家与观众之间的转化。这包括“游改戏曲”和“戏改游戏”两种模式。前者是将具有强大IP效应的网络游戏改编成戏曲作品,如新《诛仙》手游定制黄梅小戏《痴情咒》。后者则是将戏曲元素融入游戏机制与玩法规则中,如上海越剧院将传统越剧《红楼梦》注入《绝对演绎》游戏中,实现了游戏玩家与越剧观众的双向转化。
IP转化的融合模式不仅利用了粉丝效应背后的消费力和吸金潜力,还实现了原IP商业价值的二次或多重发掘。强大的游戏IP通过转化改编,向“游改戏曲”输入玩家粉丝,实现零成本营销,为传统戏曲拓展了新观众群体。而“戏改游戏”则强调戏曲IP与游戏机制的融合,促进了游戏玩家和戏曲观众之间的双向转化,为戏曲和游戏两大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当前,无论是游戏IP改编戏曲还是戏曲IP改编游戏,国内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尚待进一步探索。如何以IP为桥梁,在戏曲与游戏的融合中开创戏曲艺术发展的新方向,是业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嵌入”和“转化”,戏曲与游戏跨界融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和表演样式,不仅为戏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再生产空间,更在数字技术时代以一种符合现代审美的演绎方式,讲述着属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