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买得起、修不起”的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讨论。自2016年起,我国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特别是动力电池,需享受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服务,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降低其日常使用成本。
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车主陆续面临电池更换的问题,高昂的电池更换费用成为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尽管在质保期内,许多车主享受到了免费的电池维护或更换服务,但质保期一旦结束,电池更换所需的高额费用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剩余价值。
动力电池的寿命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自2014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车元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十年的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为2472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日益青睐。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性能、寿命以及后续维护等问题逐渐凸显。早在2015年,国家多部委便联合发布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自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关键零部件质量保证,乘用车生产企业的质保期限不得低于8年或12万公里。如今,首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已迈过8年的质保大关,车主们对动力电池的寿命和后续维护问题更加关心。
据行业分析,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寿命大致在8到10年之间,使用周期历程范围在10万公里至30万公里不等。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与其经历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密切相关,电池的工作温度、使用环境以及维护状况等因素也会对其寿命产生重要影响。
当动力电池衰减到一定程度并超出质保期后,车主们是否应该选择更换电池?这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如果电池衰减严重,显著影响车辆续航里程和整体性能,且维修成本较高,那么更换新电池可能更为合适。反之,如果电池衰减程度较轻,维修成本较低,且维修后能显著提升性能,那么选择维修可能更为经济实用。
然而,高昂的电池更换费用让许多车主望而却步。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他2019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近期因电池问题无法启动和充电,由于已过质保期,只能自己花费8万元更换电池。另一位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如果后期需要更换电池,他会考虑直接换辆新车,因为换电池的费用几乎可以再买一辆新车。
在走访过程中,部分新能源4S店建议车主们考虑以旧换新的方式,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升级到性能更好、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从而避免直接更换电池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一建议旨在帮助车主们权衡利弊,做出既符合自身经济状况又能满足实际用车需求的明智选择。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延长质保期已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重要策略之一。部分品牌甚至推出了终生质保权益,远远超出了许多车主的实际车辆使用周期。然而,这些质保政策也附带了一系列限制条件,如车主必须通过特定渠道进行认证、车辆必须在授权的4S店进行维修保养、车辆性质必须为非营运的家庭用车以及车辆不得私自改装等。
这些限制条件既是车企基于风险控制和资源合理分配做出的决策,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车辆安全性的必要措施。车主在享受质保政策带来的便利和保障时,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