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汽车制造业迎来了一场重大风波,大众汽车工人在全国范围内的9家工厂发起了大规模的罢工行动。这一事件起源于工人对减薪及工厂关闭计划的强烈反对,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罢工是德国自201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罢工首先以两小时的警告性形式展开,但工会明确表示,如果大众汽车无法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满足工人的要求,罢工行动可能会升级,持续时间延长至24小时。这一严峻态势不仅凸显了工人对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也反映了大众汽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大众汽车近期发布的声明指出,为了应对产能过剩、竞争力下降及成本压力,公司计划关闭部分德国工厂,包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工厂,并裁员数千人。这一决定是德国大众自1926年成立以来首次考虑关闭本土工厂,预计将在2026年前完成。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在行业竞争加剧和德国制造业竞争力减弱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然而,这一计划引发了工人的强烈不满。从第一轮谈判开始,工会成员就坚决反对工厂关闭和裁员计划,并要求加薪7%。然而,大众汽车与工会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谈判中均以失败告终。工会坚持要求延续就业保障协议,但大众汽车拒绝让步,坚持认为削减成本和关闭工厂是不可避免的。
在第三轮谈判前夕,工会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方案”,希望通过降低劳动成本和缓发奖金来换取工作岗位的保障。然而,大众汽车乘用车部门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表示,为了削减高达40亿欧元的成本,裁员和关闭工厂是必要的措施。这一表态彻底激怒了工人,最终导致了12月2日的全国性罢工。
大众汽车面临的困境并非偶然。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同比下滑2.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幅度最大,达到了10.2%。中国作为大众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销量的下滑对大众汽车的全球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在北美、南美及中东/非洲市场实现了增长,但这些市场的规模远不足以抵消中国市场的颓势。
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电动化转型的挑战,大众汽车正努力寻找应对之策。从削减成本、限制高层奖金到可能的工厂关闭和裁员,大众汽车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当前的财务压力和市场变化。然而,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创新路径,仍是大众汽车面临的重要课题。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大众汽车能否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将决定其能否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重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