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行业的两大技术路线——纯视觉方案与激光雷达方案,正逐渐呈现出针锋相对的趋势。特斯拉CEO马斯克,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坚定支持者,再次公开抨击激光雷达方案,认为它是“误入歧途”,并强调模拟生物神经网络与视觉系统的优势,特别是在应对复杂道路环境时。
然而,激光雷达方案似乎并未因此黯然失色。从多家激光雷达企业的业绩报告来看,激光雷达的销量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例如,禾赛科技第三季度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高达129913台,占比96.8%,同比激增220.0%,环比也增长了60.8%。整个季度,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更是达到了365800台,同比增长292.9%,占比95.78%。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分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在商业策略上显露无遗。一方面,纯视觉方案被视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新兴市场备受青睐。例如,华为乾崑ADS 3.0在阿维塔11上使用了三颗激光雷达,而在深蓝S7乾崑智驾版上则未采用,这反映出不同车企在成本控制与功能配置上的考量。
另一方面,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则强调激光雷达的安全价值,将其比作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在纯视觉方案无法应对的极限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他认为,企业是否采用激光雷达,更多是一个商业决策,取决于是否愿意为那1%的安全保障付出额外成本。
然而,马斯克对激光雷达的批判并不仅限于商业层面,他还指出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他担忧当雷达与视觉感知数据发生冲突时,系统难以做出正确判断,这种不确定性对自动驾驶系统来说是致命的隐患。不过,这一观点也引发了业内争议。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祝勇则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视觉摄像头和普通雷达在探测能力上存在局限性,而激光雷达在远距离探测,尤其是对小物体的探测距离和精度上远超普通摄像头。他举例说,特斯拉曾因无法完全识别白色大卡车而引发事故,这正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所在。祝勇认为,融合式方案可能更为优越,当然也不排除未来人工视觉网络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像人一样对未识别事物进行判断。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新焦点,而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分化正日益明显。激光雷达的使用与否,已成为这种分化的显著标志。面对车企推出的新车型与激光雷达销量猛增的数据,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不禁要问:究竟哪种方案才是未来智能驾驶的正确方向?
在这场技术路线的较量中,无论是纯视觉方案的忠实拥趸还是激光雷达方案的坚定支持者,都在为各自的信念而战。而最终的结果,或许将由市场和技术进步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