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自1994年扬帆起航,至今已走过三十载光辉历程,成功铸就了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近日,人民网有幸采访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就北斗系统的当前运行状况、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长风院士表示,北斗系统不仅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时空基石,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三十年间,北斗工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式发展,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出众多自主可控的产品,并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卓越,功能全面,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杨长风透露,去年和今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北斗三号系统工程的圆满收官画上了句号。目前,北斗系统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国际搜救和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同时,还为亚太地区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北斗系统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交通、能源、农业、通信、气象等多个领域,北斗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人们在使用手机地图时,语音播报已经变成了“卫星导航信号较强”,这反映出北斗系统正在无声无息地服务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从2022年开始,亚太地区的用户还可以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即使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也能通过北斗发送“卫星短消息”报平安。在车道级导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等方面,北斗系统也展现出了高精度服务的优势。
在谈到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时,杨长风院士表示,我国将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下一代北斗系统将具备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等特点,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优化星座架构,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同时,还将建设集成高效的一体化地面系统,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实现用户多场景、高精度、智能化使用。
据杨长风院士透露,我国计划在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新技术体制试验。到2029年左右,将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预计2035年完成整个系统的建设。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相信它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