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要求供应商降价10%”的热烈讨论,特斯拉则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发布一张强调“结账迅速”的图片,赢得了公众的一片好评。与此同时,业界对各车企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进行了详细盘点,旨在揭示哪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表现出色。
从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特斯拉在2024年前三季度以66.24天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领跑市场,紧随其后的是极氪的82.77天和小米集团的88.71天。特斯拉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而极氪作为成立仅四年的中国新兴品牌,能够在自主品牌中占据首位,实属难能可贵,其高效的财务管理为财务状况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探究,这一数据背后透露出更深层次的行业趋势。在当前单车成本管控极为严格的环境下,极氪等中国新兴势力正引领着产业链走出内卷,稳定供应链现金流。回顾历史,BBA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品牌本身,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如今,中国品牌若想在全球市场中复制这一成功模式,就必须沿着这条路径前行,而极氪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么,如何进一步巩固这一优势?对于新兴品牌而言,关键在于通过自我变革和协同发展,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经营效率。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或许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12月3日,极氪与领克宣布战略整合后的新公司命名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两大品牌,目标是在两年内打造一个年产销百万级、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通过最大化协同效应,预计研发投入将降低10-20%,BOM成本将降低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支持及服务部门费用降低10-20%,从而更有效地赋能产业链。
极氪与领克的携手,不仅意味着两个品牌的合并,更是资源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极氪定位豪华科技品牌,六款车型覆盖高端用户群体,销量持续增长;领克则定位为新能源高端品牌,拥有广泛的渠道布局和技术积累。两者的结合,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组合,拓宽销售网络,实现研发能力的互补。
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将拥有多重驱动形式,全面覆盖架构、三电、智驾和智舱等领域,具备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能力。这将使极氪在技术端巩固领先地位,在产品端提升竞争力,在生产端实现降本和效率提升。同时,整合后的集团将释放出更大的规模效应,有望在2024年底实现年销量超过50万台,成为首个跨过这一门槛的中国车企。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也具备显著价值。首先,领克的估值为180亿元,对应其新能源车业务的P/S倍数在合理范围内,甚至可以说是估值低点。随着领克不断丰富高端产品线和提升全球竞争力,其估值有望不断攀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提前布局”的机会。其次,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将拥有更强的商业化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智驾科技领域的布局,将为其打开更广的成长空间。
尽管整合消息公布后,极氪市值短期出现波动,但这主要是市场不确定性所致。随着整合效果的逐步显现和业绩数据的持续验证,市场看好的情绪将很快回温,极氪的股价有望迎来一轮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