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全国各地正积极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倡导绿色消费的新风尚。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为因其显著的绿色减碳效果和明确的减排核算方式,成为了备受公众青睐的碳普惠推广场景。然而,碳普惠机制仍面临激励措施不足、碳资产难以变现等挑战。
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宣布了首批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的认定结果,涵盖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出行、共享单车等多个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武汉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碳普惠减排量的交易变现,这一举措标志着碳普惠机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首批公示的四个平台中,能链智电和快电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核心减排场景,脱颖而出,成功完成了国内新能源车充电服务行业首次碳普惠减排量的签发。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所产生的碳减排量正式迈入了交易变现的新阶段。根据公告,依据《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的核算结果,在2024年9月24日至10月29日的周期内,快电平台实现的碳普惠减排量高达1962吨,位居四家平台之首。
据了解,早在2021年8月,能链智电便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碳账户体系。新能源车主通过日常充电行为,可以累积碳积分,并计入个人碳账本。这些碳积分不仅是对车主绿色行为的认可,还可以直接用于充电费用的现金抵扣,从而实现了碳减排交易的闭环。截至2024年6月底,快电平台上已有80万用户开通了碳账户,积极参与绿色充电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