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面针(600249.SH)的股价在没有明显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下,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一切的导火索,源自于公司第二大股东柳州经发的一项减持计划。
柳州经发作为两面针的国资股东,原本希望通过减持部分股份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同时尽量保持股价的稳定。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预料。在减持计划公布后,两面针的股价迅速出现异常波动,接连几个交易日的大幅涨跌,让市场情绪变得异常敏感。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两面针公司不得不连续发布自查公告,表示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也没有筹划任何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然而,这些公告并未能有效平息市场的担忧,股价依然呈现出过山车的走势。
具体来看,11月25日和26日,两面针的股价收盘价格偏离值累计达到了20%。紧接着,在11月28日、29日以及12月2日,股价再次出现了大幅的波动,收盘价格偏离值再次累计达到20%。而在12月3日,股价更是大幅下跌7.66%,次日继续下跌3.35%,收报于6.06元,成交量达到了58.83万手,成交额高达3.69亿元。
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1月21日两面针发布的减持公告。公告显示,柳州经发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650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这些股份均为两面针IPO前获得。
柳州经发作为柳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两面针的大股东柳州产业投资集团以及第四大股东柳州元宏投资,均受柳州国资委控制。因此,这次减持计划无疑在市场上引发了较大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面针的股价近期波动较大,但公司的业绩表现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7.26%;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6.51%。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公司在金融证券投资方面的表现。
多年来,两面针一直积极参与金融投资,持有包括中信证券、交通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的股权。今年,公司更是收到了来自这些金融机构的丰厚分红。然而,金融投资的小有成绩并不能掩盖两面针主业发展的困境。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日化企业,两面针最早可追溯至1941年创立的亚洲枧厂。上世纪80年代,公司研发出国内第一支含有中药成分的牙膏产品,并凭借“一口好牙,两面针”的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然而,随着外资日化巨头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面针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尽管公司也曾试图通过管理层收购、强渠道战略等方式重振旗鼓,但始终未能成功。如今的两面针,已经从一个日化行业的领军企业,沦为了一个在市场边缘挣扎的老国货品牌。
近年来,虽然公司重新聚焦日化市场,但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两面针能否找回昔日的辉煌,依然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