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的汽车投资热情明显降温,资金开始流向更具潜力的新科技领域。这一趋势在12月4日的港股交易中得到了体现。
当天,恒生指数微幅下跌0.02%,收于19742点,恒生科技指数也下跌了0.32%,收于4404点。相比之下,汽车板块表现更为疲弱,下跌了0.39%。更令人关注的是,汽车股的成交量降至近期低点,仅为47.7亿港元,是自9月19日以来的第三低值。
自11月26日以来,汽车股的日成交量多次跌破50亿港元大关,显示出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在39只有交易记录的汽车股票中,仅16只成交量超过1000万港元,其中更是只有6只突破1亿港元。在这些成交量较大的股票中,仅有3只收盘上涨,其余均以下跌告终。
具体到整车股,比亚迪股份当日下跌0.76%,收于260.4港元,市值达到7570亿港元。但其日成交量缩减至8.44亿港元,为近12个交易日的新低。理想汽车同样未能幸免,微跌0.23%,收于87.8港元,市值1864亿港元,成交量大幅下降至5.10亿港元。
零跑汽车的表现同样不佳,在过去17个交易日内仅有一天上涨,其余时间均呈下跌趋势,成交量也降至5443万港元,创下自9月16日以来的新低。不过,也有部分汽车股表现相对较好,如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其成交量出现了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广州车展后的一系列动作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尽管如此,这些股票的活跃度并未能改变整个汽车板块的下行趋势。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港股市场成交低迷反映了投资者心态的变化。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向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汽车股方面。行业龙头如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成交量明显缩水,更直观地显示了市场对汽车行业短期内走势的担忧。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逐渐成为行业标配,主流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同质化。这导致投资者开始追逐新的科技热点,如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等领域,而不再仅仅聚焦于汽车概念。资金逐渐从汽车板块流向这些更具潜力的新科技领域。
同时,汽车板块成交量下降还传递出一个信号:市场正在重新评估汽车企业的基本面。行业内卷加剧、补贴政策退坡、海外需求疲软以及新能源市场接近饱和等问题都可能让企业利润承压。比亚迪要求供应商继续降价10%的举动表明,行业内卷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可能愈演愈烈,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可能会进一步被压缩。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开始更加看重企业的利润指标和盈利能力。未来,市场的关注点将从扩张模式转向盈利质量,对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及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些变化正在悄然重塑汽车行业的未来格局,并决定未来的市场方向和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