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尾声,汽车后市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开思商家大会。这场大会不仅汇聚了行业内的众多精英,还揭示了汽车后市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汽车后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甚至缩量,加之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整个行业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群体都在经历深刻的重构。这些变化要求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迅速适应,但现实是,许多企业还未完全从增量市场的思维中转变,新能源车的浪潮便已汹涌而至。
面对这样的背景,开思CEO江永兴在大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竞争异常激烈,而下半场智能化,竞争将更加残酷。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企业,未来将拥有无比光明的前景。”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九年来,开思始终专注于一件事——构建汽车后市场的数字化科技基础设施。江永兴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就像北盘江大桥让世界前十高桥中的六座矗立在贵州,跨越了地理的鸿沟,开思也在搭建一座座数字桥梁,将下游维修厂、中游供应商与上游工厂紧密相连,形成‘数字工厂+柔性供应链+专业化服务’的产业生态,实现效率的飞跃。”
截至目前,开思已经服务了全国超过30万家维修厂,其APP的下载量更是突破了1100万大关。每天,开思平台都会承接来自维修厂的100万次访问,每周助力供应商完成2400万SKU的报价。这些数字背后,是开思在数字化领域深耕多年的成果。
在产品标准化方面,开思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过去,汽车零部件产业一直面临着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但开思经过九年的努力,已经基本上打通了上下游的断点与堵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这对于新能源车尤其重要,因为当车辆使用多年后,所需零部件可能变成小批量生产,若无产品标准体系,采购难度将大大增加。
开思还在不断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拓展数字化服务的边界。与主机厂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平均车龄的增长和4S体系的变化,出保客户流向独立售后的比例在增加,主机厂向修理厂加大原厂件倾销的意愿也在增强。开思与某德系主机厂的合作,使得下沉城市的车主也能买到带官方质保的原厂零部件,同时帮助主机厂实现了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除了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开思还与汽配经销商和终端修理厂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汽配商家基于开思的数据进行开店过程和库存管理预测,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州腾妮贸易有限公司和宁波欧一聚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都是开思合作的成功案例,他们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大会上,开思还全新发布了“AI智能采购助手”。这一工具支持多种便捷的询价方式,如拍VIN码或工单、录入配件及拍轮胎图片等,AI智能推荐采购方案,大幅缩减了选购时长。同时,“共享仓·小时达”服务也应运而生,配件配送变得像点外卖一样便捷,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开思每年能够为产业节省大约1200万工时。过去,维修厂需要通过QQ或微信群向多个供应商提供译码需求,导致重复劳动。而现在,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AI来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随着汽车后市场进入变革的深水区,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思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将继续深耕数智化供应链生态,推动产业提效增益,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