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显微手术机器人赛道火热,国产与全球同起跑线,谁将率先领跑?

   时间:2024-12-05 15:30:4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手术机器人领域迎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显微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正逐步改变着医学的微观世界。传统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系统,已经在复杂外科手术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能力,尤其是在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多个领域。然而,在更为精细的人体组织中,如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这些机器人的应用却显得力不从心。显微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2024年,意大利MMI公司的Symani显微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成功登上了《时代》杂志的“最佳发明产品榜单”。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Symani的划时代意义,也标志着显微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崛起。显微手术机器人通过显微或超显微镜放大手术部位,利用传感设备精确缩小医生的手部动作,并有效滤除人手震颤,实现了对微小部位的精细操作。

显微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热度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MMI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1.1亿美元的C轮融资,加速其产品的商业化进程。而在国内,昂泰微精、馥逸医疗、微眸医疗、迪视医疗等公司也相继获得了大额融资,淡马锡、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押注这一领域。索尼、蔡司等跨国巨头也加入了布局显微手术机器人的行列。

显微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MMI的Symani在获得CE认证后,于2024年又在美国获得了FDA批准上市,并进入了亚太市场。同时,国内外其他公司也在积极投入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索尼在2024年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展出了其研发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原型机,配备了高分辨率的微型显示器,为显微外科手术提供了更优质的视觉支持。

在国内,昂泰微精、迪视医疗等公司也在显微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昂泰微精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动物实验阶段,而迪视医疗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则已经获得了注册检验报告,并完成了动物实验,正在准备人体临床试验。这些进展表明,中国的显微手术机器人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显微手术机器人的最大突破在于运动缩放和震颤滤除。通过机械臂手术器械尖端的缩小比例复制,医生能够实现对极微小部位的手术操作。例如,索尼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可以将医生在控制台上的手部动作以大约1/2到1/10的缩小比例复制,从而实现对微小部位的精确操作。这种技术使得医生能够稳定夹持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缝合1mm以下的血管、淋巴管或神经。

显微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手术的灵活性和舒适度。例如,迪视医疗研发的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拥有近20个自由度,可以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超显微精细灵巧操作。而深度医疗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则具有双臂16自由度运动机械臂,能够在手术中进行精准控制。这些设计使得显微手术机器人在整形外科、耳鼻喉、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除了通用型显微手术机器人外,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也是一大主流研发方向。眼球结构复杂,对手术的精度和操作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的人手操作在稳定性和精度上存在限制,这使得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迪视医疗、微眸医疗等公司正在积极研发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旨在提高眼科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在视网膜下注射、膜剥离等操作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能力。例如,迪视医疗的“迪视微锋”眼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启动了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并在首批入组病例的手术中成功完成了视网膜下精准注药辅助网膜下积血清除。这一成果为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球显微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几乎与全球进度处于同一起跑线。尽管MMI的Symani已经开启了全球商业化进程,但国内产品也在加速研发,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上市。从适应症与功能来看,国内产品并不逊色于国外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提升。这一背景为当前入局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谁将成为显微手术界的“达芬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