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的浩瀚星河中,一款名为ChatGPT的产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款产品的出现,其影响力之深、范围之广,或许只有原子弹的诞生可以相提并论。回溯到两年前,ChatGPT问世的首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它出错的截图,许多人在朋友圈里分享这些“GPT尴尬时刻”,仿佛找到了职业安全感的慰藉。其中,一位游戏行业的从业者更是得意洋洋地展示了一张GPT将《原神》误认为是腾讯出品的游戏的截图,并戏谑地表示:“看来我的饭碗还稳得很。”
然而,时光荏苒,ChatGPT及其后续版本的进化速度超乎想象。从最初的GPT-3.5,那时它尚显稚嫩,信息滞后,错误频出,到如今GPT-4乃至更先进的GPT-4o,以及同期的Claude 3.0、Gemini 1.5等,生成式AI的能力已今非昔比。这些大模型不仅在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应用层面催生了诸如Copilot等工具,使得AI从“可用”迈向了“好用”的新阶段。
笔者自身对生成式AI的使用也经历了从怀疑到依赖的转变。如今,GPT-4o已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信息检索方面,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搜索引擎。例如,最近我向GPT-4o提出了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为何当代希腊国家选择了‘希腊民族认同’而非‘罗马民族认同’?”GPT-4o不仅给出了详尽的解答,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论据,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进一步地,我们还探讨了“罗马民族认同”在人类历史上的消亡时间。GPT-4o指出,从希腊独立战争到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的“罗马人群”解体,这一过程复杂且漫长,无法确定一个精确的时间点。但无论如何,今天已没有主要民族自称是“古罗马”的直系继承人,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我随后通过谷歌学术和英文维基百科对GPT-4o的论点进行了验证,未发现明显矛盾,这让我对生成式AI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信心。
当然,有人会对生成式AI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可能会“编造论据、捏造数据”。但在我看来,与人类的“胡说八道”相比,AI的“错误”反而更加可控和可验证。至少,当GPT-4o被指出错误时,它会爽快地承认,而不会像人类那样振振有词地自我辩护。在投资研究领域,我更是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许多所谓的“研究报告”和“年度投资观点分享”往往充斥着无稽之谈,而GPT-4o虽然无法提供完美的答案,但其水平至少达到了及格线,远胜于市面上半数以上的专业人士。
不过,我们也必须正视生成式AI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许多人曾期待AI能成为一个无需动脑的“智能助理”,但现实是,AI更像是一个“放大器”,它能在你的才华和知识储备之上施加杠杆。因此,那些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学习的人,在AI时代将更加无所适从。AI的普及还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过去,人类的大部分岗位都是为履行重复性劳动而设立的,而AI正是这些岗位的“天敌”。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差距将被AI进一步放大,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和地位差距的扩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AI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经济结构,也重塑了社会格局。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否认AI的能力或逃避AI带来的冲击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思考和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的滔天巨浪中站稳脚跟,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AI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如何平衡AI带来的效率提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AI的发展不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AI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每一个人,而不是成为加剧社会分裂的工具。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AI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潜力。AI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AI的优势,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