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汽车市场显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消费趋势,即便是面对海外知名品牌,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愈发审慎。福特烈马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其市场表现便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今年四月,福特烈马正式在国内上市,初期凭借福特品牌的号召力,迅速获得了超过万辆的订单。然而,好景不长,从五月开始,其销量便呈现出下滑态势,至十月份更是降至881台,与国产硬派越野车型如豹5、坦克400等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作为一款硬派越野车型,福特烈马本应凭借福特品牌的加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销量不增反降的现象,确实令人费解。那么,这一尴尬局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呢?
福特烈马作为中型SUV市场的全球车型,其历史底蕴深厚,早在SUV概念尚未普及之时,初代烈马便率先提出了“运动多功能”的理念,并在国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此次在国内上市的第六代车型,更是江铃与福特在国内乘用车业务转型的重要产品,旨在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据江铃福特副总裁马乐平介绍,福特烈马在国产化过程中,针对中国用户的喜好进行了大量升级,包括增加内饰的软性包覆、全系标配8155芯片和双12寸大屏、搭载百度地图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然而,尽管进行了诸多改进,福特烈马仍然保留了其美式纯血越野的精髓。
从产品层面来看,福特烈马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迎合与自我属性。一方面,其模块化车身设计、可拆卸车顶与无框车门以及多处改装预留孔位,充分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其2.3L EcoBoost涡轮增压发动机、接近角45°、离去角37°等越野性能参数,也彰显了其美式越野的硬核实力。
然而,福特烈马在国内市场的失意,却并非仅仅因为产品本身。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消费者需要在性能、成本以及越野和家庭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而福特烈马作为一款燃油车型,其越野性能虽强,但在油耗等方面却需要更多的投入,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平衡”的需求。
相比之下,国产硬派SUV车型如豹5、坦克400等,纷纷推出了增程、插电混动甚至纯电版本,以迎合新能源时代的消费趋势。而福特烈马在这方面却显得犹豫不决,仍然坚守燃油路线。
福特烈马的定价策略也备受争议。上市之初,其售价区间高达29.98万-43.88万元,试图与Jeep牧马人等车型看齐。然而,这一价格却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尤其是在国产硬派SUV车型不断涌现、性价比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福特烈马的高价策略显得尤为突兀。
除了产品与用户契合度和定价问题外,福特烈马在销售策略和服务上也存在诸多不足。有消费者反映,部分门店在销售过程中更倾向于推荐长期贷款而非全款购车,且贷款通常不免息。福特烈马的维修站点稀少、配件供应不及时等问题也饱受诟病。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挑剔的眼光,福特烈马显然未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其所谓的“纯血”越野理念,在新能源时代和国产硬派SUV的崛起面前,显得愈发小众和过时。在这样的背景下,福特烈马要想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跑起来”,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