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一个在甲醇领域深耕长达二十载的领军企业,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引领着全球甲醇生态的变革,积极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一场重要活动中指出,辽宁正在加速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为辽宁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金杯汽车与吉利远程的携手合作,成为了双方战略协同的重要里程碑,预示着吉利远程的技术导入将为金杯的产品和品牌带来新的生机。
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成功实现了醇氢电动汽车从试验性小批量应用向大规模市场推广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吉利已累计投放了近4万台醇氢电动汽车,这些车辆的总行驶里程已突破200亿公里。这一从零到一的突破,不仅验证了甲醇技术的可行性,更为中国绿色甲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一条成功且长远的路径。
在商用车领域,碳排放的减少成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尽管商用车仅占我国汽车总量的12%,但其碳排放量却高达56%。如何在保证高强度运输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了产业升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东北等极寒地区,纯电技术的续航能力因低温而大幅下降,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然而,绿色甲醇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商用车领域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公认的清洁可再生燃料,甲醇不仅能够有效储存风能和太阳能等过剩的绿电,还能通过制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为商用车提供稳定且经济的动力源。在极寒环境下,甲醇的液态特性和燃烧稳定性使其储运便捷且不易损耗,完美弥补了纯电技术在低温地区的不足,确保了商用车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高效运行。甲醇的制备过程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实现了碳的循环利用,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从制氢到燃烧,甲醇的使用过程几乎实现了零排放,真正构建了一个从源头到尾端的绿色闭环。
除了环保优势,甲醇技术的经济性也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与燃油车相比,醇氢电动车辆的每公里运营成本可节省1元以上。按照商用车8年的生命周期计算,每台车可为用户节省高达数十万元的运营成本。这种显著的成本优势,使得甲醇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中更具市场竞争力。
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共同推动了绿色甲醇在商用车领域的快速普及。从东北的试点示范到全国的规模化推广,辽宁、黑龙江等地已初步形成了甲醇制备、加注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沈阳为中心,计划到2026年建成超过40个甲醇加注站,为醇氢电动车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未来,绿色甲醇不仅将在北方极寒地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将逐步向全国乃至全球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团将甲醇商用车从试点到规模普及的重点放在了VAN类车型上。在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浪潮中,VAN类车型的电动化已在全国多地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东北地区,受限于寒冷气候和能源基础设施的不足,新能源VAN的普及率依然较低。甲醇燃料凭借其出色的低温适应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成为了当地用户的理想选择。吉利远程醇氢电动车型的推出,不仅满足了东北市场的实际需求,也填补了新能源VAN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市场空白。
在物流配送领域,VAN车型是城市货物运输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中,新能源技术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至关重要。甲醇燃料的高效性和低成本使得VAN能够在高频次、多场景的物流任务中脱颖而出。同时,甲醇加注站的建设成本低、效率高,相较于传统充电桩网络部署,甲醇加注站具备更快的建设周期和覆盖速度,能够迅速形成规模效应。
金杯与远程共同推出的醇氢电动VAN,正是甲醇经济发展迈向产业化的代表作。这款专为东北市场量身定制的醇氢电动VAN,以低温适应性和高可靠性为核心优势,解决了纯电动车型在寒冷地区无法高效运营的难题。同时,其轻量化设计和高效能源利用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为物流、运输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实际价值。以沈阳为核心的甲醇产业集群,将通过这些高频使用的VAN车型,将甲醇制备、加注站建设与终端应用紧密连接在一起,推动甲醇商用车从试点走向普及。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战略构想中,甲醇不仅是一种燃料,更是一条未来能源革命的重要赛道。二十年来,吉利控股始终秉持着“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的愿景,从零开始,推动了甲醇技术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推广的实现。此次,VAN类甲醇车型的规模化生产,是吉利推动绿色甲醇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责任的深度思考。金杯远程醇氢电动产品的正式下线,不仅展示了吉利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其以长远视角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