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R与AI融合,智能眼镜能否打破“不可能三角”迎来爆发?

   时间:2024-12-09 21:21:05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眼镜作为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正逐步从科幻概念走向现实生活。从Google Glass的初次尝试,到苹果Vision Pro的高端探索,再到Ray-Ban meta的百万销量奇迹,智能眼镜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惊喜。

2012年,Google Glass横空出世,以其前卫的设计和“替代手机”的雄心壮志,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智能眼镜能够显示邮件、短信、导航信息,甚至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实现第一人称拍摄和影片回放,以及语音搜索交互。然而,尽管概念新颖,Google Glass却因营销策略不当、落地场景缺失以及市场接受度不高等问题,未能如愿以偿地取代手机,最终在2015年暂停了销售。

Google Glass的失败并未阻止智能眼镜行业的发展。相反,它促使厂商们开始从眼镜的原始功能出发,探索差异化的视觉体验。AR/VR眼镜应运而生,成为后Google Glass时代的主流。这些眼镜通常采用夸张的造型,追求极致的显示效果,但重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加上应用和内容生态的匮乏,AR/VR眼镜在消费端并未掀起太大波澜。苹果Vision Pro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产品力惊人,但市场反应冷淡,发售不到一年即宣布停产。

然而,随着Ray-Ban meta的崛起,智能眼镜行业再次焕发了生机。这款由meta与雷朋公司合作打造的智能眼镜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销量迅速攀升,一年时间卖出超过100万台,预计2024年年度销量将超过200万台。Ray-Ban meta的成功,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也激发了中国厂商的热情。百度、Rokid等科技公司纷纷推出搭载AI能力的智能眼镜,小米、苹果也被传将入局智能眼镜研发。

百度推出的“小度AI眼镜”和Rokid与BOLON合作的“Rokid glasses”备受关注。百度入局AI眼镜,得益于其号称“最懂中文”的文心大模型,能够无缝对接百度应用生态。而Rokid glasses则接入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算法能力,实现问题解答、实时翻译等功能。还有众多科技公司也在布局智能眼镜产品,如AR品牌“李未可”发布的AI智能眼镜meta Lens Chat、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推出的界环AI音频眼镜等。

智能眼镜行业的繁荣,离不开AI大模型的崛起。AI眼镜厂商将拍照识别、音频录制播放和AI调用列为产品的三项主要功能,使智能眼镜既是相机,又是耳机,同时还能提供翻译、导航等AI助理服务。这一设计理念与Google Glass颇为相似,但得益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AI眼镜在功能实现和用户体验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以Rokid Glasses为例,这款AR眼镜采用了一体化结构布局,重量仅49g,极大地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度及便携性。同时,借助光波导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正常视线的前提下,通过透明镜片展示出清晰细腻的虚拟界面,实现信息叠加显示效果。在功能性方面,Rokid Glasses深度整合了阿里巴巴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算法能力,能够轻松完成多种任务。

然而,智能眼镜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续航、重量和算力是智能眼镜的“不可能三角”,功能越多,能耗越高,电池容量扩大又会影响重量。AR眼镜的笨重造型和AI眼镜的续航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痛点。尽管行业普遍认为AR眼镜是智能眼镜的最终形态,但目前无论是AR眼镜还是AI眼镜,都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快速渗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