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年初时,市场曾释放出强烈的复苏信号,然而,消费情绪却意外地出现了低迷。数据显示,6月份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2%,这一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出消费市场的疲软态势。
与此同时,资产价格的持续波动也加剧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尽管2023年的储蓄率略有下降至31.7%,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表明消费者在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时,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中国还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2024年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增长0.2%,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下降了0.8%。这种价格趋势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对企业的生产和定价策略带来了挑战。
然而,在整体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一些行业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例如,食品行业在6月份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汽车行业更是火力全开,整体增长达到了17%,其中电动汽车的销量更是飙升了37%。这些行业的亮眼表现,为消费市场注入了一丝活力。
电商市场依然是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2023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了8.4%,达到了15.43万亿元。电商平台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商品选择,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也推动了电商市场的持续增长。
面对经济波动,消费者的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宏观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消费增长步伐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5月至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消费者情绪低迷。然而,尽管持谨慎态度,消费者仍在继续消费,只是更加注重精打细算,比较不同渠道和零售商的价格,寻找促销或折扣活动。
在未来六个月的消费趋势调研中,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增加生活必需品和其他必需支出项目的购买,如日用杂货、服装和鞋类以及健康和美容产品。这进一步印证了消费者在面对生活成本上升时的担忧和应对策略。
在这种谨慎消费的趋势下,一些行业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新式茶饮市场展现出强劲的行业扩张势头,许多品牌调整了定价策略,以更亲民的价格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随着消费者优先考虑基本支出,食品和饮料零售商也普遍表现良好。
除了传统行业的复苏,一些新兴消费市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例如,ACGN(动漫、漫画、游戏和小说)经济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持续升温,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虚拟偶像等新的营销方式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方式。
在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零售商开始利用数字工具向特定客户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以丰富客户体验并脱颖而出。通过数据分析和客户洞察,企业可以创造出高度契合个人喜好的产品,提高销售转化率。
在品牌选择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物有所值和促销优惠。同时,他们也特别关注创新产品和潮流引领者的地位。相比之下,香港消费者更看重高品质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声誉。这些消费趋势的变化,对品牌的市场策略和营销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交媒体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前会查看网络评价和社交媒体推荐,这些数字素养培养了他们对创新前卫型品牌的偏好。例如,露露乐蒙等品牌通过数字渠道和社交媒体成功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起联系,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并培养了客户忠诚度。
社交商务与内容创作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新的趋势。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将娱乐、社交互动和电子商务完美融合,直播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互动游戏、增强现实试穿等虚拟购物体验。这种娱乐化购物的兴起,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为品牌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
在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本土品牌依然拥有强大的主场优势。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不仅物美价廉,还更了解本土消费习惯。在2024年中国品牌日晚会上,华为、大疆、抖音等品牌大放异彩,其品质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
同时,中国品牌在跨境电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5.6%。这表明中国品牌在扩大全球业务、提高国际知名度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在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品牌商也应警惕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并加大对品牌发展的投入。通过持续创新和明确引领技术和产品进步的定位,品牌可以吸引并留住中国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