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权威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揭示了中国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与面临的挑战。报告显示,中国在去年的电池制造产能已突破惊人的2TWh大关,这一数字远超全球同期的电池需求0.9TWh,彰显出中国供应全球电池市场的能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如果按照现有的投产速度持续下去,到2028年,中国的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8.6TWh,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芯制造产能中的领先地位。这一预测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其在技术、产业链及市场规模上的显著优势。
中国在锂离子电池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据报告,中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芯、阴极材料及阳极材料的制造产能中,分别占据了86%、86%和97%的份额,这些数据无疑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美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的供应也至关重要。报告指出,从2022年至2024年9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价值持续增长,从18亿美元增至37亿美元,显示出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强烈依赖。
然而,尽管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电芯的制造能力强大,其价格却呈现大幅波动。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电芯的价格分别为105美元/KWh、121美元/KWh和54美元/KWh,今年价格的大幅下跌尤为引人注目。但值得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的下降速度并未能与电芯价格的下跌速度相匹配,导致中国本土电池电芯的利润率持续下滑。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本土电池制造商开始积极寻求海外高利润市场,这或将引发电池制造产业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在纷纷出台政策,以实现电池的本土化供应。例如,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多项税收减免,鼓励本土电池产业的发展;欧洲则通过《绿色产业协议》和《净零工业法案》,旨在到2030年满足85%的本土电池需求。
然而,全球电池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报告指出,北美和欧洲目前已有大量电池产能被取消、延期或减小规模,其中欧洲占据绝大多数。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全球电池产业的复杂性,也对中国电池制造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尽管中国在锂离子电池电芯制造产能上仍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但彭博新能源财经也警告称,如果按照当前趋势发展,非中国制造的电池需求将持续存在。这意味着,中国电池制造商在享受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也需要应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
报告还指出,世界各国在推动电池本土化供应的过程中,往往依赖大量的关税补贴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虽然能够短期内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但其可持续性和对能源转型、净零排放目标的贡献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