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广阔画卷中,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引领着产业向数智化转型的浪潮。预测数据揭示,至2025年,全球医疗大模型市场的规模将触及38亿美元的里程碑,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更将跃升至超过100亿美元的新高度。
从医学影像的智能诊断,到影像设备的革新升级;从健康保险的精准定制,到互联网医疗的便捷体验;再到医疗大模型的前沿探索,AI技术与大模型技术的融合正在医疗健康领域全面开花,展现出其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力。
近日,以“ALL-in on Globalization, ALL-in on AI”为主题的2024T-EDGE创新大会暨钛媒体财经年会在北京大兴区盛大召开。在聚焦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圆桌讨论环节,数坤科技区域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毛东晖、镁信健康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陈良、东软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及副总裁陈炳澍、轻松集团执行副总裁马孝武、京东健康医疗AI专家刘慧,围绕“AI破局,重塑健康”的话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钛媒体研究院院长万宁担任了此次圆桌讨论的主持人。
医学影像科作为AI技术最早涉足的领域之一,毛东晖表示,数坤科技已经成功改变了影像科的工作流程。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就如同导航在驾驶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数坤科技正积极探索AI在医院、基层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保险理赔这一复杂环节,陈良指出,镁信健康致力于通过AI技术提升商业健康险领域的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镁信健康在理赔服务流程优化、风险评估准确性、客户服务体验提升三大核心领域进行创新,并通过“一码直付™”平台对传统保险支付流程进行革新,实现了理赔处理时间的极大缩短。
轻松集团则发布了自研的医疗健康大模型——轻松问医Dr.GPT。马孝武介绍,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和场景的深入挖掘,轻松问医与4P医学理论深度融合,开启了迭代升级的新篇章,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线上医疗领域,刘慧表示,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已全面覆盖线上问诊流程,释放了医生生产力,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在C端,大模型在低风险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回答用户关于健康商品和服务的各种疑问。
作为国内第一台CT设备的生产商,东软医疗在AI赋能的医疗服务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陈炳澍认为,随着AI技术的应用,医院将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化全流程诊疗服务体系。然而,在商业化与监管方面仍面临挑战。
以下是圆桌讨论的实录摘要:
万宁:医疗健康将是AI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各自的公司,以及目前在AI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毛东晖:数坤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医疗影像领域,通过原创AI技术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数智化创新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获得14项NMPA批准的医疗器械三类证、2项美国FDA、4项欧盟MDR CE等认证,覆盖超过3000家医疗机构和1000多家体检机构。我们的AI技术已应用于医院、基层医疗、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
陈良:镁信健康致力于通过AI技术优化健康险理赔流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升理赔效率。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在线平台简化理赔申请流程,实时更新理赔进度。AI技术的应用使得理赔处理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分秒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陈炳澍: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生产了中国第一台CT。近十年来,我们推出了3.0T磁共振、血管机、PET-CT等大型高端硬件设备,并进入全球110个国家,累计装机47000台。在AI应用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于嵌入式软件、人工智能独立软件的开发,以及针对具体疾病的人工智能服务网络建设。
马孝武:轻松集团致力于解决国人的健康问题。我们不断提升数据整合能力,高效处理多源异构医疗数据。在3.6亿健康用户和240万患者的诊疗记录基础上,我们邀请1000多名主任医师参与大模型强化学习过程,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我们利用AI技术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涵盖运动、饮食、睡眠等多个方面。
刘慧: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业务的子集团。我们基于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医疗服务、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健康管理企业的战略定位,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商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我们发布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在中文医疗大模型评测榜MedBench中获得第一名,并在ToC、ToD和ToH等主要医疗场景均有落地应用。
万宁:数坤科技从医学影像切入,与IBM的沃森项目有相似之处。但沃森项目在技术成熟前失去了场景优势。数坤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在进入这个领域时,遇到了哪些难点?
毛东晖:数坤科技初期布局医疗影像领域,得益于影像数据的高度标准化。我们与众多三甲医院的临床专家合作,选择重大常见疾病场景,改变影像科的工作流程。AI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就像导航在驾驶中的作用,已被医院高度认可。未来,影像科将更加强悍,实现多模态联诊,并给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建议。同时,AI将带来个人健康管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大量沉睡数据的疾病回溯性筛查。
万宁:AI在医疗体系中已开始解放医生生产力,并在健康管理领域展现出创新应用的潜力。镁信是如何选择切入点的?
陈良:镁信健康通过AI技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特别是在保险理赔处理的便捷性和效率上。我们推出“一码直付™”平台,优化传统保险支付流程,使用户在就医过程中的支付更加快捷,进一步提升创新药械的可及性。这一创新服务不仅减少了用户在医院的等待时间,还减轻了用户先行支付费用的负担。
万宁:从数字化影像到保险理赔端的AI应用都在快速发挥作用。东软医疗认为,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会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到医疗服务的全闭环?
陈炳澍:答案是肯定的。随着AI技术的应用,医院内将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化全流程诊疗服务体系。我们与医院合作,通过历史数据生成患者多维度报告,将数据整合在一起,打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化影像室。然而,实现这一远期目标面临商业化与监管的挑战。
万宁:各位嘉宾分享了To D端的AI应用前景。对于轻松集团和京东健康来说,在To C端有哪些AI应用的尝试?
马孝武:轻松集团过去十年积累了大量病历库,为AI学习提供了庞大的知识库。我们自研了一款软硬件一体的“轻松AI”,为C端消费者提供基于早筛早检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款应用可以通过多种特征综合得出健康管理数据,并给出建议。
刘慧: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在To C和To D端场景均有落地应用。在To C端,我们选择了低风险场景,如回答用户关于健康商品和服务的问题。大模型在安全性、人文关怀方面表现出色,比真人服务效果更好。
万宁:在数字化时代,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将更加普惠地惠及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是数字化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大价值。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