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终的钟声渐行渐近,回顾中国车市这一年的风雨兼程,销量虽有望实现稳健增长,但这份成绩单背后却潜藏着深重的代价。从年初的行业内卷,到年中各类促销政策的密集出台,市场虽得以激活,但业内高层已敏锐捕捉到其中的重重危机。
蔚来创始人李斌直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资格赛已进入最为激烈且残酷的阶段,未来两三年内,仅有少数佼佼者能够屹立不倒。
长安汽车副总裁兼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则进一步指出,明年价格战将更为白热化,毛利率达到15%的车企才能勉强维持生存,而那些卖一辆亏一辆的品牌,或将难逃市场淘汰的命运。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同样表达了对于未来市场的担忧,他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赛的序幕之年。他坚信,未来三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步入残酷的淘汰阶段。
极氪汽车CMO关海涛则更为悲观地指出,随着主流品牌全面布局,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将是行业最为艰难的时期,“活下去”将成为所有企业的唯一命题,即便是“有质量地活下去”,也将成为一种奢望。
邓承浩深入剖析了价格战与补贴政策带来的双重挑战,强调这些手段虽能短期内提振销量,但长期过度依赖将严重透支市场潜力,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15%的毛利率不仅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硬指标,更是衡量企业健康与否的标尺。
在成本攀升、利润空间日益紧缩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合理的毛利率,成为企业能否持续运营的关键所在。这要求车企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需不断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何小鹏将2024年视为中国汽车品牌“血海”竞争的元年,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三年淘汰赛中,行业将迎来大规模整合,唯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且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方能幸存并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成熟与集中。
他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5%以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而AI技术的革新,将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强大动力。这一预测不仅展现了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也预示着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关海涛的言论则进一步凸显了未来几年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之艰巨,他提到,随着各大主流品牌的全面布局,汽车行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国时代”。在这场战役中,“活下去”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
持久战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企业需摒弃短期行为的心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持续投入,不断积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挑战在于市场竞争的加剧、盈利能力的考验以及技术迭代的压力;而机遇则在于行业洗牌带来的市场重新分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从2018年的487家到2023年底的40多家,新能源车企数量的急剧缩减,不仅令人震惊,更引人深思。在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竞争的加剧,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在广州车展上,一些熟悉汽车品牌身影的缺席,不仅反映了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化,也透露出行业内部正在经历的深刻调整与洗牌。每个缺席的品牌背后,或许都隐藏着各自的故事与考量。
在探讨未来两到三年内哪些汽车品牌可能面临生存危机时,需深入分析市场趋势、技术革新、政策导向以及企业的战略调整能力。从销量低迷的品牌中,可以窥见几个关键点:新能源领域的洗牌仍在加速,部分新造车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多重挑战;传统车企转型不易,双重压力下,转型步伐缓慢或策略不当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地方背景支持虽能提供一定缓冲,但非长久之计,若不能实现自我造血,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样难以逃脱市场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