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面对下行周期的压力,保时捷中国决定大幅缩减其经销商网络,这一决策在近期逐渐浮出水面。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对此进行了详细回应。他指出,鉴于当前中国市场的整体规模和未来预期,保时捷有必要对销售渠道进行战略调整,以确保整个销售网络的健康发展。根据计划,保时捷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优化网络,预计在2026年底保留约100家经销商。而据保时捷中国官网显示,目前在中国地区有138个保时捷中心,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将有近30%的经销商面临淘汰或撤销。
不仅如此,保时捷中国还启动了人员优化计划,优化比例达到10%。有观点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优化措施可能会继续实施。保时捷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为品牌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多的调整空间。
回顾过去,中国曾是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连续八年为保时捷贡献了超过30%的全球销量,助力其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自2023年起,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开始下滑。销量下滑15%,全年销量仅为7.93万辆,同时单车成交均价也降低了3.4万元。这一趋势在2024年并未得到遏制,反而加剧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保时捷CEO奥博穆曾明确表示,保时捷不会降价,而是会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调整车型供给,使供给略少于需求。然而,国内保时捷经销商却为了提升销量,大肆降价促销,纯电车型Taycan的终端价格降幅甚至达到了30%-35%,与奥博穆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矛盾导致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进一步下滑,从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降至第三位,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保时捷中国新任CEO潘励驰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经销商任务、帮助经销商理顺经营思路、优化内部流程和组织结构等。然而,保时捷的困难并非仅仅通过营销层面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就能解决。中国用户对豪华品牌的认知正在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重塑,而保时捷等全球化豪华品牌在面对这一变革时,往往难以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在电动化方面,保时捷虽然计划推出更多电动车型,但面对电动车型销量乏力的现实,不得不调整策略。同时,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带来的科技豪华感,这是海外品牌难以匹配的。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保时捷中国开始重视本土化研发,增设了技术部门,由李楠出任副总裁,直接向潘励驰汇报。然而,本土化研发并非易事,需要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喜好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全球其他市场的需求。
尽管如此,保时捷中国仍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裁员和缩减渠道只是为品牌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多的调整时间。未来,保时捷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拾辉煌,还需看其能否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