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极越汽车的命运波折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自2024年8月以来,其交付量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11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4万台,然而,这家车企的突然陨落仍让业界震惊。
极越汽车的公关负责人徐继业透露,近期公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喧嚣与挑战,他直言,公司陷入困境的核心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徐继业表示,他曾亲身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与挫败,深知“活着”二字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位内部高管透露,极越汽车原本发展势头良好,但突如其来的股东撤资让员工措手不及。据透露,百度持有公司48%的股权和超过80%的投票权,而吉利则持股约38%。然而,吉利原本承诺的30亿投资并未到位,这被认为是极越汽车陷入危机的导火索。
有消息称,百度曾在2024年10月派遣财务团队对极越进行尽职调查,为后续的30亿投资做准备。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极越存在高达70亿的财务窟窿,导致百度决定终止投资。
极越汽车的困境并非仅由现任CEO夏一平一人造成。实际上,公司的决策需要经过董事会层面的同意。在明知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董事会未能及时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极越汽车的崩盘。
与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相比,极越汽车在资源和背景上显得相对薄弱。蔚来创始人李斌、理想创始人李想和小鹏CEO何小鹏都曾创业成功,并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公司初创阶段,他们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而极越汽车则更多依赖于百度和吉利的输血。
夏一平在极越汽车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非创业者。尽管他在公司面临困境之前未能未雨绸缪,但极越汽车的突然崩盘也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员工们对公司的失望和愤怒情绪迅速蔓延,纷纷要求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极越汽车在产品质量上并不逊色于其他竞争对手。然而,在商业竞争中,仅仅依靠努力是不够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不少造车新势力开始出局。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更高维度的竞争阶段,不仅需要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势,还需要在多维度上保持全面竞争力。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的加入更是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态势。
对于百度来说,造车并非其核心业务。尽管百度曾重金投入过多个领域,但最终都未能取得显著成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百度需要更加注重其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吉利旗下拥有多个汽车品牌,极越汽车在其中并不显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吉利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极越汽车的地位更加边缘化。甚至有消息称,由于极越汽车拖欠代工费用,吉利已经停止向其发车。
极越汽车的陨落不仅让人惋惜,更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具备全面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