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颗新星——极越,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12月12日,公司CEO夏一平的办公室外,聚集了大量心急如焚的员工,他们背后的墙上,原本鼓舞人心的标语,在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
除了焦虑的员工,还有近百家供应商聚集在极越总部外,他们手持合同,脸上写满了无奈。这些供应商被极越拖欠的货款,从数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一位从安徽芜湖连夜赶来的供应商代表透露,极越欠其公司的款项高达1亿元,公司不得不派出40多名法务人员专门处理此事,但至今仍无进展。年底将至,这些被拖欠的款项本是他们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救命钱,对于附加值较低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极越总部的大门外,除了维持秩序的警车,还有不少前来维权的车主。夏一平虽然多次现身承诺会解决问题,但并未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这让员工们难以信服。全体员工提出了18条诉求,要求夏一平及极越股东双方共同协调解决。
极越的首款汽车于2023年8月发布,凭借其背后的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明星企业。百度为其提供了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而吉利则为其提供了整车平台和制造能力。然而,从曾经的宠儿到如今的困境,极越究竟经历了什么?
在笔者看来,将极越的崩塌归咎于股东方,既不公平,也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从股权结构上看,极越属于吉利控股、百度参股的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极越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因此,在公司面临危机时,作为CEO的夏一平,将责任推卸给股东的做法显然站不住脚。
据报道,吉利和百度已紧急介入,为员工补缴了拖欠的11月社保。但极越作为企业法人,必须承担起5000名员工的赔偿和去留责任。从股东方的角度来看,在行业寒冬下选择停止投资极越,也是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
极越的坍塌,更多地暴露了其羸弱的造血能力。据媒体报道,百度曾派财务团队对极越进行尽职调查,准备后续30亿的投资,但发现极越的财务状况堪忧,决定不再继续投入。极越高层则解释称,70亿元并非财物亏空,而是2024年的预计亏损额,其中包括研发、市场营销和行政费用。
然而,极越的业绩表现却令人堪忧。尽管已发布了极越01和极越07两款车型,但极越01在2024年前11个月的交付量仅为1.4万辆,月均销量不足1300辆。与此同时,极越还在不断扩大门店规模,数量已达140家。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力支出,使得极越的成本支出不断攀升,吞噬了资方给予的融资。
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极越的盈利能力更是相形见绌。截至2023年,全球仅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三家新能源车企实现整体盈利,而理想汽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唯一盈利者。在2024年的价格战之下,车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即便是头部新造车企业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极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了资金链危机,部分供应商的账款已拖欠超过一年。
在行业寒冬下,极越并非孤例。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企业也在挣扎求生,纷纷采取措施降本增效,寻求IPO或战略投资人。在这一趋势下,极越需要的是积极自救,而非寄希望于投资方一直填补资金窟窿。只有通过降本增效、高效治理和合理分配资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