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命运似乎笼罩在了一层阴霾之下,极越汽车和哪吒汽车这两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如今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极越汽车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先是遭遇自媒体公开追债,随后又被曝出拖欠工资、员工原地解散、CEO被围堵以及高层贪腐等一系列负面新闻。尽管背后有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支撑,但极越汽车的运营困难依旧显而易见。近日,甚至有消息称,极越汽车因账面资金不足,已向股东求援,而百度在经过尽调后,发现极越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黑洞,决定不再继续投入。
同样陷入困境的还有哪吒汽车。这家公司不仅面临欠薪、裁员、交付困难以及供应商追债等问题,还发生了高层人事巨变,张勇卸任CEO,由创始人方运舟兼任。这两家曾经的独角兽,如今似乎都走到了穷途末路。
造车新势力并非个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牌。恒大汽车、高合汽车已经走向破产,威马、奇点、爱驰、前途等也相继倒下。在新能源汽车之外,其他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未能幸免。如昔日估值500亿元的柔宇科技,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估值150亿元的GPU公司象帝先也原地解散。
放眼全球,独角兽企业的破产案例更是比比皆是。2024年,欧洲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这家估值曾高达14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在申请破产前账上只剩下3000万美元,而债务却高达58亿美元。同样,印度教育巨头Byju's也在今年宣告破产,其估值一度达到1540亿元。
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倒下,大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最终“失血而亡”。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报告,自2021年以来,已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未能融到新的资金。Crunchbase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全球独角兽公司的融资额大幅减少,仅为2021年市场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以Northvolt为例,这家公司虽然拥有成为欧洲“宁德时代”的宏伟愿景,但在烧了很多钱、大规模扩张建厂后,却迟迟未能造出电池。交付困难导致客户取消订单,最终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同样,AI医疗独角兽Forward也因为缺乏造血能力而宣布停止运营。这家公司虽然融资到了E轮,但在烧光了所有资金后,未能等来新的救命钱。
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倒下,不仅让投资方损失惨重,也让员工、用户和供应商深受其害。极越汽车在陷入困境前,已有大量员工被拖欠工资和社保;而柔宇科技的员工们仍在为讨回被拖欠了20个月的工资四处奔波。像ofo这样的独角兽企业破产多年后,仍有大量用户的押金未能退还。
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兴衰,与创投行业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在2013年至2021年的全球创业、投资黄金时代,基金数量激增,募资总额屡创新高,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自2022年起,创投行业迎来了致命寒冬。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导致PE机构募资变难,全球IPO市场也遇冷。流入一级市场的新钱减少,前期投入的天量资金无法退出,最终导致了独角兽估值泡沫的破裂。
在这一波独角兽企业的兴衰中,一些聪明的创始人能够独善其身,而一些投资机构和出资人则损失惨重。以软银为例,该机构在多个独角兽项目失败中损失了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而高盛在Northvolt遭遇失败后,也坦承自己搞砸了,并表示将对这部分股份减记为零。然而,这些股权投资项目失败后,最终买单的还是基金背后的出资人(LP)。
随着全球独角兽企业的纷纷倒下,一个时代似乎正在悄然落幕。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企业,如今或破产、或重组、或销声匿迹,让人不禁感叹创业之路的艰辛与不易。然而,这也为后来的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醒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