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采第十批规则大变,B证企业末路狂奔,集采未来走向何方?

   时间:2024-12-15 23:03:37 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结束的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药品价格竞争之激烈前所未见,引发了广泛讨论。此次集采不仅竞价规则大幅调整,而且年内仅实施一次,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异常白热化。

数据显示,本次集采共有62个品种成功采购,吸引了439家企业的778个产品参与竞标。然而,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仅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企业的中选率约为53.3%,创下历史新低,甚至低于首批(“4+7”)集采约58%的中选率。

与以往相比,第十批集采的竞价压力空前巨大,场面堪比“4+7”时期的激烈程度。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今年仅有一轮国家药品集采,因此吸引了较多的过评企业参与,竞标企业数量几乎翻倍。同时,集采规则的调整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竞价压力。

具体而言,入围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例如以往5家企业可以入围4家,而此次仅能入围3家。核心的竞价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取消了以往降幅50%的保底机制。这意味着,企业如果想要中选,就必须在价格上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在竞价过程中,企业的报价必须换算成单位可比价后,小于或等于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1.8倍,才能获得拟中选资格,即所谓的“1.8倍的熔断机制”。不过,为了提升企业的中标几率,此次集采也首次引入了“复活机制”。即使报价高于1.8倍的熔断线,只要能够入围,企业仍有机会通过接受最高拟中选价格或满足其他条件来获得拟中选资格。

此次集采规则的调整,旨在整治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围标、串标等乱象。围标现象一直是药品集采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企业通过“先涨价再打折”的方式应对集采,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为了防范围标企业将价格报在特定降幅区间就能中标,集采规则取消了降幅50%的托底机制。

同时,针对B证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监管也在收紧。B证企业无需自建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工厂,可以委托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生产,因此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然而,这也使得B证企业成为围标、串标等不正当行为的重灾区。为了整治B证乱象,此次集采对B证及相关企业作出了更多限制,包括规定申报同品种的不同企业委托同一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之间存在该品种有效注册批件转让等情形视同一个名额等。

在激烈的竞价中,B证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竞争力。以间苯三酚注射液为例,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一家纯粹的B证持有企业,凭借0.22元/支的最低价夺得该品种第一顺位的中标资格。在间苯三酚注射液的9家中标企业中,有6家均为B证企业,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其他A证企业如万邦德制药、湖南科伦等均未中标。

分析认为,B证企业敢于报出低价的原因在于,目前针对B证企业的监管正在收紧,其生存环境将变得愈发艰难。因此,B证企业只能在此时放手一搏,通过低价中标来止损。随着B证乱象得到整治,大批B证企业将陆续退出市场,未来的药品集采有望迎来更加清朗有序的竞争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集采竞争激烈,但药品质量仍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集采机构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确保中选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